搬出穷窝,脱贫致富天地阔
- 来源:安徽日报 2018-03-23 08:57:52
原标题:搬出穷窝,脱贫致富天地阔
本报记者 袁野
阳春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在各个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处处焕然一新,离开穷窝的贫困户脸上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霍山县共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9人,全部采取集中安置,共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149处,在2018年完成所有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建设。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过程中,霍山县着眼从根本上脱贫的目标,探索出一条“聚焦三个精准、确保稳定脱贫”的扶贫路。
产业支撑,特色帮扶助脱贫
在大化坪镇集镇中心的大化坪茶贸园1号安置点,记者远远就听到了电锯的轰鸣声,“一定又是老章耐不住闲,在倒腾他的宝贝呢。”安置点的居民笑眯眯地指点出电锯声的来源。
章秀余如今是大化坪镇闻名的根雕艺术家,然而就在短短的一年前,他的根雕作品还根本无人知晓。“我是去年年初搬到这房子住的,以前住在余家畈村,离集镇有将近10公里,我家在山上,车子都进不去。 ”放下手里的工具,章秀余和记者聊了起来。今年52岁的章秀余腿脚不便,没有办法外出务工,在搬到安置点之前只能和妻子两人依靠深山中的两三亩茶园和一片竹林度日。
2017年初,章秀余和妻子搬到了位于集镇中心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闲置多年的手艺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去年搬下来之后,我制作根雕方便多了,来看根雕的客人也多了很多。镇里面提供给了我一间门面,让我展示销售自己的根雕作品,仅去年一年,大大小小的根雕也卖了三万多元,再加上山里的茶叶地,只一年我就脱了贫。 ”
“离开了原本的穷窝,贫困户们需要新的生计来彻底斩断穷根。霍山县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将‘生态+’贯穿于搬迁后续帮扶全过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霍山县发改委副主任王家贵说,霍山县详细编制了易地扶贫搬迁户产业脱贫计划,每个安置点明确一个特色帮扶产业,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强化产业扶贫政策效果。
王家贵告诉记者,旅游产业是易地扶贫安置户脱贫的重要渠道,像上土市的温泉小镇周边就布置9个安置点,安置97户341人,相关企业为搬迁户提供约80个务工岗位,人均年务工增收约2万元。 “通过融入生态旅游,搬迁户们共享了发展的成果,有了脱贫的依靠。 ”
科学规划,布局合理住得好
在上土市镇铜锣寨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刘盛正家来了不少亲戚。“今年是在新房子里过的第一个年,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家最热闹的一个年。”刘盛正兴奋地说。他家5口人,按照政策分得了一套125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里里外外每一扇门上都贴了春联。“以前住在山里面,到集镇有十几里路,车子也进不去,只能靠两条腿。两个女儿每天都要走大老远去学校,回家也没人玩。因为太偏僻,过年基本也没亲戚到我家走动。 ”刘盛正告诉记者,老房子住了40多年,早已破败不堪,在2016年的洪灾中,因为山体滑坡他家房子后墙被整个压塌了,现在说起来他依然背心冒汗。
如今刘盛正有了全新的生活。安置点位于景区之间,又在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路旁,前前后后有32户人家。刘盛正一家日子过得热闹了很多,女儿也认识了不少玩伴。政府给他联系了在当地新建成的温泉小镇里当维修工人的工作,“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比以前在山里种田要强太多了。 ”刘盛正说。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设置上,当地政府经过了科学的设计,充分考虑产业、就业、乐业,让搬出来的贫困户生活更加便利、舒心。 “十三五期间15个乡镇建设的149个集中安置点中,依托生态旅游区45个、产业园区26个、交通主干道33个、集镇33个、中心村12个。 ”王家贵告诉记者,在规划设计安置点的时候,霍山县紧紧扣住产业发展空间大、搬迁对象满意度高、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基础设施易配套这四个原则,用黄金地段、最佳位置满足搬迁户后续发展的愿望。
在太阳乡双河村安置点,搬迁户一排排新居之间留着10多米宽的空地,房前屋后的绿地中栽种着一株株茶树,“这些茶树都分到了各家各户,既可以绿化,也可以采摘茶叶,也是一笔收入。 ”双河村党支部书记胡中山告诉记者。
“在户型的设计上,在严格遵守贫困户人均面积25平方米的基础上,我们也充分考虑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为每一户居民定制让他们满意的户型。”王家贵说,正因为贫困户每一户对户型的选择都不一样,安置点里的房子并没有“千房一面”,而是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在规划之初,就委托专业单位设计了多种从1人到6人的大小户型让搬迁户们自行挑选,同时实行基础设施配套。
盘活资产,穷窝变成摇钱树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们改善了居住环境,而曾经看似无用的土地、林地、水域等生产要素通过重组,也给贫困户们带来了各种收益。
在太阳乡双河村安置点,村民万松泉刚刚结束在上东河电站的工作,回到家中。太阳乡水电资源丰富,全乡有五六处大大小小的水电站。万松泉告诉记者,如今自己一方面在水电站务工,一个月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入股当地新建的观音岩水电站,每年还能有2000多元的分红。 “去年自己家还种了一些药材,一年有40000多元的收入,一年不到我就脱贫了。 ”万松泉说。
大化坪镇镇中心2号安置点的何祥武也有类似的经历。以前住在白莲崖水库库尾,因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他选择了外出打工,自家的十多亩山场一直无人打理。 2016年年底通过易地搬迁,他搬到了热闹的集镇上,就不再外出打工了。何祥武在自家的山场里种上了天麻、茯苓等中药材,把老茶园重新整理了一番,2017年仅种植药材就有3万余元的收入,加上妻子在镇里务工的2万多元收入,一年就脱了贫。搬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反而让何祥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通过易地搬迁,原来贫困户们守着的穷窝里的各种资源被有效地整合起来,激活了搬迁户土地、林地、水域等生产要素,通过参股经营,建立利益联接机制。 “坚持‘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激活‘经营权’,我们引导搬迁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等以折价入股、租赁等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资产性收益。 ”王家贵告诉记者,以太阳乡为例,在杨家河、双河等安置点的32户贫困户通过当地整合资源修建的小型水电站、光伏电站、加油站、旅游驿站等设施,每年可以获得不低于3000元的固定收益;而诸佛庵镇的小堰口安置点引导7户搬迁户以毛竹资源入股该村专业合作社,搬迁户年均分红增收能达到5000元以上。“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我们让易地扶贫搬迁户过去的穷窝变成了今天的摇钱树。 ”王家贵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中国新农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
聊城阳谷整合资源推进产业扶贫
聊城市阳谷县李台镇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这一目标,依托优势产业项目,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
2018-04-09 14:45:36
-
-
无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京东智慧农业共同体成立
以科技赋能、资源赋能、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4月9日上午,京东无人机开放赋能暨智慧农业共同体启动会在京东集团总部举行。会上,京东..
2018-04-09 14:44:35
-
-
岳普湖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就业
4月7日,岳普湖县也克先拜巴扎镇塔勒博依村村民在该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除草。该基地育有20多种300万株蔬菜、瓜果、花卉苗,已吸纳20多..
2018-04-09 14:40:38
-
-
根据目前形势,在农村办幼儿园、做土地流转、快递上
每个人都想赚钱,不想出门打工就在咱自己家赚,在农村创业选项目最需要关注的有两点,一是紧跟国家政策,二是有市场发展空间,而市场和..
2018-04-09 13:21:33
-
-
2018年春荒补助:这三类对象可以申请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国家将给春荒受灾人员生活救助金补助,那2018年都有哪些补助?能补助多少钱?哪些人..
2018-04-09 13:15:58
今日猪价暴跌 玉米上涨结束未来或价格下跌 豆粕行情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基本成型 未来农业发展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正当时——2018年“三农”发展前瞻
吉林市: “扫黑除恶”何时从 “先导镇”打响第一枪
天津西堤头镇涂料厂整改不验收却等来限期搬迁通知
杭州富阳区黄公望原村副书记被指骗取搬迁补偿款
云南大理洱源县3.5万亩梅花竞相开放
河南巩义:G310巩义段改建工程惊现低分高价中标 到底
2018年黑龙江调减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休耕试点每亩补助
“一村一幼”斩“穷根” 凉山11.7万余名幼儿免费入学
鲁甸灾区:柏油路通进村
稀有印度宽距兰“现身”大围山自然保护区
冬日登峨眉金顶 享童话般银色世界
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培训助推非遗传承可持续发展
很多吃货奔赴去怒江 竟是为了这样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