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 正文

我国科学家发现单分子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 为突破硅基半导体器件物理极限提供全新思路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2-21 14:48:35

记者20日从厦门大学获悉,该校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文晶团队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电力大学陈文博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在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基于量子效应的高性能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为当前计算机芯片突破硅基半导体器件物理极限提供一个全新思路。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材料》期刊上。

当前,功能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集成电路芯片上晶体管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尺寸越来越小,芯片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传统的硅基晶体管的尺寸已达到瓶颈,为进一步减小晶体管尺寸,基于单个有机分子来替代硅作为晶体管材料,成为电子器件微型化潜在技术方案。而目前单分子晶体管的开关比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器件的性能。

据洪文晶教授介绍,在单分子器件中,电子在通过单分子器件中不同电输运通路时,由于存在相位差而出现增强或相消量子干涉效应,这是在纳米-亚纳米尺度电子输运的独特效应。在分子结构相近的情况下,具有相消量子干涉效应的分子和不具有相消量子干涉效应的分子相比,其电子输运能力可能有数量级的差异。

该团队在研究中首次实现了可集成电化学门控的单分子电子器件测试芯片技术和科学仪器方法,并在室温下首次实现了对单分子电子器件中量子干涉效应的反共振现象的直接观测和调控,得到了比传统单分子晶体管开关比高出数十倍的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对制备基于量子干涉效应的新型分子材料和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阅读延展

我国科学家发现单分子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 为突破硅基半导体器件物理极限提供全新思路

我国科学家发现单分子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 为突破硅基半导体器件物理极限提供全新思路

记者20日从厦门大学获悉,该校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文晶团队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电力大...

2019-02-21 14:48:35

北京发展人工智能再提速: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  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

北京发展人工智能再提速: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 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

记者20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了解到,新成立的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探索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模式、新思...

2019-02-21 09:48:28

复杂光流运动视觉错觉是咋回事  一种真实的感知觉

复杂光流运动视觉错觉是咋回事 一种真实的感知觉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却有那么一类图形长期流传于网络、报刊,能够瞒天过海般地骗过你的眼睛,让你觉得自己似乎变傻了。即便...

2019-02-20 15:42:26

高超声速领域,谁都不想掉队

高超声速领域,谁都不想掉队

现在许多国家都配备了这种武器,法国不能再坐等了!法国国防部部长弗洛朗丝·帕利近期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将签订一份关于研制...

2019-02-20 15:25:10

让锂离子电池发展更有“理”  重技术创新和智能、绿色制造

让锂离子电池发展更有“理” 重技术创新和智能、绿色制造

我国是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201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52 87亿只,占全球总产量的71 2%,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

2019-02-20 15: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