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路径显现 计算机视觉发展成熟
- 来源: 经济日报 2019-05-31 11:53:26
人工智能新闻不少,动作连连,究竟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哪些技术已经成熟,哪些产品受到市场追捧,哪些问题还需持续改进?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2018年,很多人认为是人工智能和产业结合的元年,但结果却只闻雷声,不见雨下。”人工智能服务商商汤科技首席执行官徐立坦言,2019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将人工智能带到真实生活当中去。
无独有偶,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也认为,“2019年将是人工智能逐步兑现红利的阶段”。他指出,评价人工智能技术价值能否兑现有3个标准:真实可见的实际应用案例、能规模化应用的核心产品以及可统计的应用成效。通俗讲,就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要能“听响”。
计算机视觉发展成熟
目前,计算机视觉依然是人工智能应用最成熟的分类,2018年我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达7.5亿美元。但在“人脸识别”之外,计算机视觉还能做什么?
以医疗行业为例,此前计算机视觉往往被用于单一病种的影像分析,现在则需要多元化应用。腾讯优图实验室联合负责人贾佳亚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优化算法,另一方面是匹配医院所有类型的硬件设备,运用人工智能真正提升医疗水平。
商汤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张少霆表示,人工智能的赋能不应仅仅停留在识别技术上。“比如骨肿瘤手术,利用新平台,不仅能通过计算机视觉实现对骨肿瘤的识别,还要能帮助实现肿瘤分割、骨骼分割、3D模型生成等,以往需要影像医生、骨科医生和3D打印工程师不断协调的大量工作。这样,过去需要数周完成的术前准备可以被压缩到几十分钟。”张少霆说。
此外,计算机视觉开始进入产业互联网。比如在工业质检环节,过去靠人力,现在可以在影像识别的基础上自动检测。在以制作纽扣、拉链等为主业的浙江伟星集团,过去判断拉链是否缺齿,需要手摸眼看,但现在计算机视觉替代了人工,96%的准确率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在建筑业,工地上数钢筋是一项常规而枯燥的工作。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告诉记者,这项工作过去需要大量人力反复校对,但现在利用计算机视觉,手机拍照就能自动统计出钢筋数量,人工智能对行业管理的推动,实现了质的飞跃。
智能助手大显身手
去年,“智能音箱是噱头”的观点风行一时。今年一季度,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出货量达到1060万台,同比增长近500%,震惊了业界。
智能音箱的“逆袭”源自功能定位的变化。百度小度音箱负责人景鲲坦言,如果将智能音箱定位成人工智能家庭助手,那么它能实现更多功能。
在产品上,智能音箱的一大变化就是装上了屏幕。百度的“小度在家”、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CC”、小米的“小爱触屏音箱”都有一块触摸屏,这意味着,过去只能以语音方式输入指令的智能音箱,现在多了一条信息展现和交互的渠道。
“有屏化是家庭智能助手的第一步,然后就是跨屏联动和行业融入,比如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智能硬件乃至车联网等的联动,当场景能够在家、办公室和通勤路上无缝切换,智能助手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腾讯智能平台产品副总裁李学朝说。
除了个人端,在企业端,智能助手同样从“概念”走向“实效”。智能客服网易七鱼刚刚发布了“智能质检”的新功能,基于智能规则从录音和文本中分析对话内容,以人机配合方式对客服的服务数据进行二次校验,看似简单的功能,针对的却是传统客服行业单靠人力,质检率低的“痛点”。
在阿里巴巴,智能客服“店小蜜”系统在传统企业培训了10万名人工智能训练师,并表示未来3年还要培训40万名人工智能训练师。奥康集团客服主管林晶晶就是这样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林晶晶表示,通过与人工智能的磨合,如今奥康的客服团队已经从61人优化至48人。
“认知”应用仍需拓展
从未来发展看,人工智能的“认知”应用仍有拓展空间,这意味着从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等“感知”层面向“认知”层面迈进,在决策方面形成新智慧。比如在智慧零售行业,尽管计算机视觉能够提供结构化的“感知”数据,如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在商店中的位置、停留时间等,但拿到这些数据后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处理仍需研究。从当前看,“感知”数据主要用在发放优惠券等精准营销领域,但对产品研发定价、货架动线设计乃至智能选址等“认知”决策方面提供的支持较少。“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一方面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技术支撑,有效利用数据进行决策。”法国人工智能中心总裁顾海表示。
如何才能提高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在技术上,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鲁大为认为,应考虑与量子计算相结合。“尽管现在还是初级阶段,但量子计算可以对经典机器学习算法提供指数级的加速效果。”量子人工智能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算力的巨大提升,人工智能在包括小分子计算等科学计算领域,将释放出更强大的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人工智能被用于“认知”决策,那就意味着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介绍,所谓“人工智能伦理”,指的是安全风险、隐私、算法歧视、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即便是机器自主学习,也要符合人类价值观,通过机器的自我建模、自我经验获取与思维揣测,避免对其他智能个体产生伤害。只有重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才能将人工智能引向对人类和自然有益的方向发展。刘庆峰也表示,伴随人工智能产品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有关社会管理、法律等配套建设也必须跟进。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路径显现 计算机视觉发展成熟
人工智能最近又成了新闻焦点。一边是山东、四川、上海、福建等地纷纷集中出台相关政策,一边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头部企业...
2019-05-31 11:53:26
-
新技术可将化学反应催化速度提高万倍 显著降低成本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8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技术,可将化学反应的催化速度提高到现有催化速度极限的10000倍,有望大...
2019-05-30 14:03:18
-
美国拍卖5G频段,影响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出现了。美国政府已经开始拍卖下一代通信网络——5G网络的无线电频段,但其中部分频谱,与一些主要测地卫星...
2019-05-30 14:00:14
-
数博会上“黑科技”悄然走进百姓家 贵州大数据扶贫案例引起国际关注
4天、2 6万余名中外嘉宾、1007 63亿元签约金额。5月29日,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闭幕。5年来,数博会精彩不断...
2019-05-30 13:57:42
-
用引力波窥探宇宙 需要更好的技术,还需要点运气
寻找外星人,瑞典科学家想出了一个新办法。近日,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论文探讨了外星人掌握制造引力波技术的可能性...
2019-05-30 13: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