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中国债券首次纳入全球性重要指数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9-07-02 11:38:36
被完全纳入全球综合指数后,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根据截至2019年1月24日的统计数据,将有363支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完全纳入后,将在该指数54.07万亿美元的市值中占比达6.03%。除了全球综合指数,2019年4月起,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亦将被纳入全球国债指数以及新兴市场本地货币政府债券指数。
此次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实质上是中国长期以来努力推行债市对外开放的结果。统计表明,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流入外资规模的 80%。截至2018年年末,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1186家,持有人民币债券1.73万亿元,年度增速达51%,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国债占比已达8.1%,持有全部境内债券占比在2.3%左右。
汇丰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迅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主流。去年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吸引了大量外资,预计此次指数的纳入还将带来约15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可以预期,中国规模巨大的资本市场在国际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将日益受到与之影响力相匹配的关注。
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中国区总经理、德银中国副行长李民宏表示,这是人民币债券第一次纳入全球性重要指数,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作为可投资资产的接受和认可。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的海外资金流入约为5500亿元,德意志银行研究团队判断,2019年海外资金流入将进一步提升至人民币6000亿至7000亿元。
在4月中国债市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之后,花旗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将于9月宣布是否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中。东方金诚国际业务负责人常征表示,中国债券市场被纳入全球性债券基准指数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在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为满足境外投资者在投资模式上的多元化需求,预计未来“债券通”项目下的产品范围将进一步丰富,支持境外投资人的政策将不断优化,推动回购交易的开放和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创新也指日可待。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安排,进一步提高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消息:中国债券首次纳入全球性重要指数
1月31日,彭博公司正式确认将于今年4月起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央行表示,此次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
2019-07-02 11:38:36
-
快讯:沪指涨2.08%创指涨3.59% 电梯板块异动
截至发稿,沪指报3040 74点,涨幅2 08%;深成指报9517 06点,涨幅3 69%;创业板指报1565 71点,涨幅3 59%。电梯板块异动,龙头梅轮电梯直线封
2019-07-01 15:38:47
-
睿创微纳、天准科技恐现超募情形
继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完成申购后,睿创微纳(688002)、天准科技(688003)将于7月2日启动申购。6月30日晚间,睿创微纳、天准科...
2019-07-01 15:23:50
-
银行IPO热潮延续再提速 一天内3家银行公布上市进展
商业银行上市进程再现提速。6月28日,证监会网站分别披露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广东顺德农商行的A股招股书...
2019-07-01 15:19:33
-
消息:科创板机构投资者网下申购“要趁早” 基金、保险出价最豪 信托、外资最谨慎
科创板机构打新申购要趁早,报价要有技巧。有资深中介机构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此评价公告披露出来的科创板前三股的询价...
2019-07-01 15:17:28
- 提上日程!沪德通将接棒沪伦通 中国A股大力引进外资
- 131家券商去年净利降幅超四成 25家券商亏损 头部券商抗风险能力更强
- 京城银行春节前未现取现难 部分网点霸气回应“20万元之内随便取” 储户吐槽银行服务窗口少
- 自贸区升级扩容方案加速出台 自贸区向自贸港过渡进程加速
- 大商所首次引入汇丰作为 期货保证金外资存管银行
-
电商法实施满月,成效如何 代购应受有效监管
- 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企业增至21家 A股有望迎来国资并购重组潮
- 上交所:科创板畅通市场“进口”和“出口” 涨跌幅放宽至20% 坚持市场导向
- 持续推动反洗钱和 反恐怖融资网络监测工作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 1月制造业PMI止跌回升 生产扩张增速略有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