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下架理财产品转让业务 也有部分银行目前还保留转让业务
- 来源: 西宁晚报 2021-03-26 14:05:25
记者3月24日从银行业内获悉,由于收到窗口指导,部分银行下架理财产品转让业务。原因是,监管部门认为理财产品转让业务不符合银行自身定位。
各银行理财产品转让业务下架进度不一。近期,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因系统升级改造,将于2021年3月23日起,停止理财产品转让业务,该行电子渠道(App、网银)原理财转让相关入口界面将同步下架。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已在早些时候下架理财转让业务。
也有部分银行目前还保留转让业务,如浙商银行、宁波银行等。
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除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随时赎回之外,其他理财产品期限有长有短,长则3年,短则1个月。对于购买长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如需在理财产品未到期前着急用钱,可以通过转让的形式,提前拿回理财资金。例如,投资者购买一款期限180天的理财产品,在90天时想提前拿回资金,就可以通过转让给下家,实现提前“赎回”。
理财转让模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协议转让,一种是平台挂单转让。一般来说,转让方要让渡一部分收益率,受让方一般会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基本上,理财转让业务的特点是“转让者本金不损失,受让者获得高收益”。
据记者了解,理财转让业务始于2019年前后,受到投资者追捧,部分银行的理财转让甚至还出现过“秒光”的情况。
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之所以推出这项业务,一是为便利用户的流动性需求;二是对银行而言,有利于发行长久期理财产品。
“对于投资者来讲,流动性大大提高了。如果投资者持有一个3年期的理财产品,在没有转让业务之前,只能等产品到期后兑付。但如果有转让业务,投资者可以提前转让给别人,实现间接变现。”一家城商行资管部总经理助理表示,如果有变现功能,对银行来说,发行长久期的理财产品也更便利。
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净值化转型后,要实现产品转让功能,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定价问题是其中的核心。上述人士向记者解释称,过去发行的老款理财产品,由于是固定收益率,所以投资者的转让价格比较容易计算。但是净值型产品就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净值一直在变动,转让价格不太好计算,技术处理上有难度。
记者获悉,此次银行理财转让业务的下架可能是永久性。实际上,在另一家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看来,这样的理财转让功能,未来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他解释道,一来,过去银行推出理财转让业务,是为了解决长久期理财产品持有问题,但现在长久期理财产品并不多。二来,长久期理财主要是非标理财。非标理财未到期时,用户中途转让如何定价?定价又跟估值有关,但目前封闭式理财产品对非标资产如何估值,并不明晰。说到底,转让业务不符合资管新规方向。
根据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将实行净值化管理和公允价值计量。据悉,2019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核算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但尚未正式实施。
至于理财转让模式本身的风险,在上述城商行资管部总经理助理看来,这一模式本身的风险是可控的。“对于老款理财产品,无非就是兑付的信用风险;对于净值型产品,除了信用风险,还有估值和收益波动的市场风险。”他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多家银行下架理财产品转让业务 也有部分银行目前还保留转让业务
记者3月24日从银行业内获悉,由于收到窗口指导,部分银行下架理财产品转让业务。原因是,监管部门认为理财产品转让业务不符合...
2021-03-26 14:05:25
-
全年业绩发布在即 泡泡玛特遭遇“挤泡泡”
全年业绩发布在即,泡泡玛特股价表现却不甚乐观。3月24日,在港股挂牌交易的泡泡玛特延续了此前四个交易日的下跌态势,当日收...
2021-03-26 14:02:48
-
触宝发布2020 Q4及全年财报,持续推动多元化商业模式
近日,触宝(NYSE:CTK)公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未经审计之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触宝2020年全年净收入为4 4亿美元,较
2021-03-26 14:01:31
-
龙光集团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23.7% 城市更新业务布局11个城市
龙光集团今日午间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710 8亿元,同比增长23 7%;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20 4亿元,同比增长20 1%;净利润133
2021-03-26 14:00:07
-
祥生控股集团2020年收益466.38亿元 溢利约30.53亿元
祥生控股集团今日午间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益金额466 38亿元,同比增长31 3%;溢利约30 53亿元,同比下降约4...
2021-03-26 13:59:01
- 局势变幻莫测!中企海外并购资金六成流向这里
- 调研数据显露主力布局意图 103家公司被10家及以上机构调研 18只年报预喜股估值不足20倍
- 有银行拉拢节日资金:春节前后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最多调高25% 春节效应显现
- 工作报告:地方国企改革瞄准三大重点 混改仍是“标配”
- 2019年反洗钱将成支付监管重点 央行出手整顿支付违规
- 开年券商融资已超500亿元 又有3家抛出定增预案 补充资本抵御风险增厚收益
- “头号工程”:紧牵科创板“牛鼻子” 拉开资本市场改革大幕
- 2019年首月沪指上涨3.64%实现开门红 三路资金助推回暖行情 呈现净流入态势
- 深交所:将对深成指、创业板指等指数编制方案进行修订
- 科创板放开涨跌限制 将定价权还给市场 尽快形成合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