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鞋遭鞋贩子炒作身价暴涨 涉及鞋款被平台下架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21-04-08 11:20:16
发售价买到鞋子并非为了自己穿,而是等到价格上涨时再卖出。一些产量少的爆款运动鞋,转手就能卖出数十倍的高价。以前,“炒鞋客”专注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运动品牌上,现在又将手伸向了李宁、安踏等国产运动品牌。原本价格亲民的国产球鞋,在二级市场上的售价被炒到原价的数十倍之高。
今年3月下旬,“新疆棉”事件发酵后引发国内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抵制潮,使得国产品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收获了不少流量。
但这却被“炒鞋客”视为一次新的机会,跑步入场。在得物App平台上搜索可发现,国产球鞋“身价倍增”。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参考发售价仅为1499元,在平台的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达31倍。安踏哆啦A梦联名休闲板鞋白黑款,参考价为499元,炒价达4599元,翻了近8倍。
这随即引发网友大量吐槽,“想买个鞋不是断码就是压根没货”“国产鞋也要买不起了”。
国产鞋遭鞋贩子炒作身价暴涨、如何看待炒鞋热蔓延至国产等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数亿。
根据央行上海分行《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包括毒(已更名得物)Nice、斗牛、当课(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
该简报还提示,“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业务机构应高度关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此类风险。更值得注意的是,“炒鞋”行业背后还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
炒鞋转向国产品牌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人民网发表评论,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遏制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出手,通过法治手段为这轮炒鞋热降温。
新华社也发表时评称,如果因为“炒鞋”导致球鞋爱好者买不到想要的球鞋,进而让国产品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断国产品牌升级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炒鞋”并非官方售价水涨船高,而是源自中间“炒鞋客”的操作。不少炒鞋客借此赚得盆满钵满,引得不少局外人“蠢蠢欲动”。不过,律师也提醒,炒鞋存在法律风险。比如几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是违反《价格法》的行为;或者诱骗消费者、其他经营者跟他进行交易可能都属于价格违法的行为。另外,炒鞋过程会涉及大量的资金,可能也会存在比如像洗钱这种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如果只是听说“炒鞋”可以赚钱就盲目入场,可能面临很大风险。一旦价格过高,泡沫被戳破,参与炒鞋的消费者也就成为韭菜,因不理性投资而落得“鞋财两空”的局面。
4月6日,得物App也对这轮“炒鞋”作出回应:平台不参与鞋款定价,个别鞋款已做下架处理,并对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封禁措施。
目前,在得物App上,李宁球鞋已无售价5000元以上的鞋款,此前报道中提及的几款“高价鞋”均已下架。此外,20余款涉嫌恶意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球鞋也都进行了下架。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国产鞋遭鞋贩子炒作身价暴涨 涉及鞋款被平台下架
发售价买到鞋子并非为了自己穿,而是等到价格上涨时再卖出。一些产量少的爆款运动鞋,转手就能卖出数十倍的高价。以前,炒鞋...
2021-04-08 11:20:16
-
新一轮惠企政策不断加码 企业发展“乘风波浪”
中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国家税收等...
2021-04-08 11:18:23
-
新三板公司年报业绩说明会 4月9日起陆续召开
《证券日报》记者从全国股转公司获悉,为加强挂牌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挂牌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透...
2021-04-08 11:17:27
-
成本加大为钛白粉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水涨船高”
3月底,随着惠云钛业的一纸涨价公告,钛白粉市场正式开启年内第四轮涨价潮。3月31日至4月6日,中信钛业、攀枝花海峰鑫、广西...
2021-04-08 11:16:30
-
-
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 公路物流需求总体平稳进入恢复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天(6日)发布了3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受经济平稳恢复、宏观政策调控和季节性复工等多重积极因素...
2021-04-07 14:04:50
- 局势变幻莫测!中企海外并购资金六成流向这里
- 调研数据显露主力布局意图 103家公司被10家及以上机构调研 18只年报预喜股估值不足20倍
- 有银行拉拢节日资金:春节前后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最多调高25% 春节效应显现
- 工作报告:地方国企改革瞄准三大重点 混改仍是“标配”
- 2019年反洗钱将成支付监管重点 央行出手整顿支付违规
- 开年券商融资已超500亿元 又有3家抛出定增预案 补充资本抵御风险增厚收益
- “头号工程”:紧牵科创板“牛鼻子” 拉开资本市场改革大幕
- 2019年首月沪指上涨3.64%实现开门红 三路资金助推回暖行情 呈现净流入态势
- 深交所:将对深成指、创业板指等指数编制方案进行修订
- 科创板放开涨跌限制 将定价权还给市场 尽快形成合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