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绯闻”不断 券商整合能否1+1>2
- 来源: 国际金融报 2021-05-10 11:43:48
通过合并,券商可寻求协同效应,同时有效应对竞争,在头部效应明显的态势下实现破局,迅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一季度业绩整体向好也“拉不起”股价,反倒是合并传闻注入“强心针”。5月6日,券商概念板块收跌0.84%,12只个股跌幅超过2%,近期传出将被平安证券吸收合并的方正证券以2.61%的涨幅居前,而此前澄清被收购传言的太平洋证券收跌4.85%。
在打造航母级券商愿景下,2021年以来,券商合并绯闻不断。是真还是假,多家机构作出澄清,但仍引发市场对券商并购的遐想。分析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外延式并购是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业务体量的重要路径,但要实现1+1>2的效果还需要耐心和智慧。
并购“绯闻”不断
监管层鼓励打造航母级券商,市场对券商合并的预期提高,引发相关遐想。继去年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合并传闻后,近期又传出华润或京东有意收购太平洋证券、平安证券收购方正证券的消息,二级市场表现激动。
4月8日,有消息称华润或京东有意向收购,太平洋证券股价当日收涨7.87%。太平洋证券回应称,第一大股东嘉裕投资未与京东就股份转让事宜进行过任何接触或讨论。但华润的关联公司与嘉裕投资进行过初步接触,未签署任何股份转让协议,目前无实质性进展。
4月30日,随着方正集团重整方案出炉,有消息称方正证券将被平安证券吸收合并,尾盘股价拉涨。对于合并传闻,平安证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没有这方面信息,不评论市场传言。
5月6日,方正证券发布控股股东重整的进展公告,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计划草案确定,最终确定由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作为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签署的《重整投资协议》已生效。
有必要也可行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头部效应加剧下,券商行业生存压力更大,有的中小券商业绩不甚理想。对于做强做大资本市场与券商机构,政策鼓励并支持,市场对券商合并的预期进一步提高。
从上市券商一季报数据来看,行业分化明显,18家券商机构总营收低于10亿元,而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总营收超过100亿元;16家券商机构归母净利润低于2亿元,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归母净利润超过30亿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信证券总资产1.15万亿元,紧随其后的华泰证券、海通证券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而太平洋证券、锦龙股份、华鑫股份总资产不超过300亿元。
“政策调整及市场需要降低证券公司的准入门槛,将推动证券公司变革。”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4月18日起,修改后的《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施行,对股东机构和股东背景作出调整,证券公司的设立和变更批准放宽。
王赤坤向记者表示,券业整合具备内外必要因素,一是面对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压力,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满一年,外资控股券商扩容至9家。二是自身实力亟待优化提高,券商行业需要具备高度灵活高频高强变更性。经过多年发展,券商行业整体进入成熟阶段,行业发展红利消失,总体呈现高度市场化,灵活性欠缺。
进一步而言,当前券商行业分化态势加剧,券商生存发展需要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在存量市场的激烈竞争压力下,单靠运营已经无力推动主营业务增长,券商纷纷在战略层面展开角逐,多元产品迭代、多元创业和多元并购壮大。
能否实现1+1>2
“券商行业兼并重组的可行性相对较强,也有很多市场案例作为参考。”何南野对记者表示,一是因为券商机构多数为国资体系,磨合难度较低;二是不同券商优劣性相对较为明显,且有较明显的区域分割优势,合并往往能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和区域覆盖优势。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未来券商合并可能是大势所趋。同一国资股东控制或影响的券商,或者同一区域内的券商,都有合并的可能。此外,对于股权分散的券商而言,可能会投靠大平台。而一些地方型的小券商,可能会进入龙头的区域布局,例如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
此前券商合并的成功案例,对于未来券商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有何借鉴意义?
何南野强调,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不能简单为了合并而合并,要寻求合并的协同效应,注重长远,而非短期规模的迅速扩大;二是要通过券商合并,有效应对竞争,在头部效应明显的态势下实现破局,注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三是强化风险意识,在合并做大做强的同时,依旧要保持稳健,有效防范重大风险的出现。
并购重组存在哪些困境?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叶小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曾直言,并购最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协同效应,这对于并购双方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两家券商的规模、体量、性质基本相同,那么最多只能达到“1+1=2”的效果,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另外,券商并购还面临体制机制上的一些掣肘。比如,有的券商是国资背景,有的券商是大型集团的子公司,客观上适合并购重组的券商并不一定有主观意愿。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并购“绯闻”不断 券商整合能否1+1>2
通过合并,券商可寻求协同效应,同时有效应对竞争,在头部效应明显的态势下实现破局,迅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一季度业绩整...
2021-05-10 11:43:48
-
-
28家上市药企2020年销售费用下降超10% 下滑幅度最小的是康弘药业
随着A股医药企业2020年年报陆续发布,日前,米内网公布的68家药企销售费用统计显示,中国医药、昆药集团等28家上市药企销售费...
2021-05-08 13:52:20
-
英大信托交出曲线上市后首份年报答卷 2020年营收、净利上升明显
日前,英大信托在进入信托公司年报披露季后不久,便对外公布2020年年报。然而,其在营收、净利均取得喜人成绩同时,资产部利...
2021-05-08 13:51:19
-
“五一”长假世茂多元热力值再升温,响应数字人名币试点落地
今年的五一加长版小长假,全国迎来了久违的爆发式出游。根据文化和旅游部5日发布的数据,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 3亿人...
2021-05-08 13:48:19
-
帝亚吉欧亮相首届消博会 将加大免税渠道业务投资 传递“理性饮酒”理念
全球烈酒集团帝亚吉欧亮相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出旗下核心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蓝牌及苏格登、百利甜酒,以及中国白酒...
2021-05-08 13:47:00
- 局势变幻莫测!中企海外并购资金六成流向这里
- 调研数据显露主力布局意图 103家公司被10家及以上机构调研 18只年报预喜股估值不足20倍
- 有银行拉拢节日资金:春节前后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最多调高25% 春节效应显现
- 工作报告:地方国企改革瞄准三大重点 混改仍是“标配”
- 2019年反洗钱将成支付监管重点 央行出手整顿支付违规
- 开年券商融资已超500亿元 又有3家抛出定增预案 补充资本抵御风险增厚收益
- “头号工程”:紧牵科创板“牛鼻子” 拉开资本市场改革大幕
- 2019年首月沪指上涨3.64%实现开门红 三路资金助推回暖行情 呈现净流入态势
- 深交所:将对深成指、创业板指等指数编制方案进行修订
- 科创板放开涨跌限制 将定价权还给市场 尽快形成合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