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实现深海六千米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 来源: 人民日报 2019-02-02 14:51:40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于今年1月31日完成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维护升级了我国的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介绍,本航次的重大突破是首次实现了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北斗卫星实时传输。该项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克服了深海潜标载荷容积小、供电少和数据量大等困难,改变了以往依赖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在今年的航次中,另一项重大突破是我们融合感应耦合和水声通信技术首次实现了深海6000米大水深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上层实现了每1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中深层实现每5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王凡说,“6000米深海数据北斗卫星实时通信潜标自布放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一个多月,数据回传正常。”
航次首席科学家汪嘉宁研究员介绍,本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航次之一,历时74天,航程1.2万余海里,这是“科学”号首航以来离开国内航程和时间最长的一个航次,在开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调查的同时,向东拓展首次在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进行了物理、生物和化学多学科联合观测。
王凡表示,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经过5年的建设,深海连续和实时观测能力稳步提升。观测网内的20套深海潜标、4套大型浮标共千余件观测设备已经稳定获取连续5年的观测数据,不断刷新我国观测网获取深海数据的最长时间记录,而且观测平台更加多样化,既包含了实时潜标和实时浮标等固定观测平台,也包含了剖面浮标和船载移动观测平台等,实现了大洋上层和中深层的全覆盖,并建立了实时观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应用平台。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服务国家深海科学研究、气候预报预测和海洋环境预报的能力显著增强。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
中国首次实现深海六千米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于今年1月31日完成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
2019-02-02 14:51:40
-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人工智能技术趋势榜 为政府和企业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了AI通用信息库
记者1月31日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获悉,该组织新近旗舰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超越理论范畴,进入全球市场,基于人工...
2019-02-02 11:09:10
-
-
揭示细胞表型变异的发育时空特异性 受细胞的发育特性影响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杜茁团队通过对秀丽隐杆线虫胚胎发育的实时成像和单细胞定量分析,发现正常胚胎细胞定位...
2019-02-02 11:05:10
-
-
我国科学家率先揭示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背后机制 为治疗提供新靶点
光照环境的异常是造成生物节律紊乱以及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但是,哪些大脑核团参与异常光照环境引起的节律紊乱和睡眠觉醒行...
2019-02-02 10:59:46
-
-
“超级元宵月”将现身早春二月天宇 还有“水星东大距”等天象
天文专家介绍,早春二月天宇将上演半人马座阿尔法流星雨金星合土星超级元宵月水星东大距等四大天象。8日,半人马座阿尔法流星...
2019-02-02 10: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