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AI要做到像人一样机智,或许还需百年
-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9-03 10:31:23
赛场外,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从机器人延伸到人工智能产业。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过热,“一窝蜂”现象严重,更是直指现在的人工智能并非真正的智能。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我们还存在哪些误区?真正的智能,何时到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相关专家。
机器人不等于人工智能
生活中,人们常常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概念混淆。实际上,机器人是满足人类某些工作和任务并具备运动特性的机电设备,而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写在集成电路芯片载体上的算法。正是算法让机器人具备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而自主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关键就在于能够自主学习。它可以像人一样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状态进行感知和处理,根据实际条件自主产生决策,不完全依赖原有经验知识的框架式控制,形成自主的智能思维。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在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下,自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现实情况是,目前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普遍不高。“如果以人的年龄来比拟,现在中国的机器人可能只有两三岁。不仅是我国,目前全世界的机器人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坦言,“虽然在相当多的场景下,机器人能代替自然人,但打造真正智能的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可厚非的是,人形机器人为我们提供了对新兴技术的研究载体。作为本届大赛的主办方之一,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IEEE会士王志华勾勒的理想图景是这样的:“在今年比赛考察图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明年把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指挥机器人加入其中,让赛手一边说话一边指挥。”
技术驱动造就产业繁荣
“人工智能是科学技术前沿的重要领域,显然也会和人类在相当长时间内共同进步。”黄维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孕育着重大的商机和市场。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83.8亿元,同比增长27.6%;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636.7亿元,同比增长17.7%。
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能力的增强,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技术主导型初创型公司不断涌现。对此,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建伟认为,正是技术驱动造就了目前国内人脸识别、语音识别领域的繁荣景象。未来,真正有用的人工智能发展将出现在机器人等可以落地的领域。
“跨模态学习是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我们通过交叉学科的密切合作,希望弥补中国人工智能在基础创新方面的短板。”目前,张建伟领导的“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这是一项由德国科学基金会与中国自然基金委联合资助的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基础技术研究项目。重点研究人在多模态的感知、学习和表达能力,探索如何将模型转移到机器人身上。
技术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对人工智能产品的认知提升,应用场景也从传统的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慧医疗等小众领域走向刷脸支付、AI翻译、无人店、智能语音音箱等大众领域。
不可忽视的是,人人都挂在嘴边的人工智能,有时却被资本和大众寄予了太高的期待。“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真正的智能差着十万八千里。”王志华认为,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资本期望技术能够很快带来回报。“资本期望2—3年回报是合理期,3—4年就算久了。但实际上,很多技术能够带来价值需要更长的时间,历史上从基础研究到形成产业经过上百年的时间的例子比比皆是。”
张建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做了多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学者都知道,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做出一个像人一样灵活,实现面向真实世界多种任务的解决办法,是一个一百年的任务。”
在王志华看来,中国的人工智能要想做大做强,还要脚踏实地一件一件事来做,具象化地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代替某种功能。因此,他强调AI的四件事情缺一不可:第一是算法,第二是算力(芯片可实现的计算能力),第三是数据,第四是应用场景。
“强人工智能系统除了能听、能说、能看,还要能思考、能行动。”张建伟说,当前的人机混合智能是实现真正自主智能的第一步。但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政府推动,还需要很多能真正落地创造价值的项目。“发展人工智能要把技术驱动跟市场拖动两者有机融合好,未来人类生活的巨大需求场景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消息:AI要做到像人一样机智,或许还需百年
过独木桥、360度前滚翻、踢球进洞……由搭载强大算法的芯片控制的机器人,凭借自己的大脑而非人工遥控分析判断决定如何一步步...
2019-09-03 10:31:23
-
消息: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2019年6月,中国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随后,中国多个省份大幅提高了5G基站建设目标,北京、上海、成都等中心城市均有于年...
2019-09-03 10:07:41
-
消息:首次实现“5G+8K”技术示范应用
图像超清晰,运动员脸上表情的细微之处都看得一清二楚,信号很流畅,首秀竟然有这么好的效果。8月31日,在北京五棵松篮球公园...
2019-09-02 17:07:09
-
快讯:线型机器人能在脑血管中“穿针引线”
据美国Engadget网站近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磁控线型机器人,可在脑血管等狭窄弯曲的通道中穿行自...
2019-09-02 15:30:17
-
“段子手”折延宏:为数学添点AI式想象 海外交流开阔研究视野
在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不提前占座,你很难挤进该院教授折延宏的课堂。上折老师的课,总是不知不觉就...
2019-09-02 11:34:37
- 优质内容成短视频行业竞争关键 好看视频10亿奖金扶持原创作者 颁发年度大奖
- 运用计算型潜望原理 数码相机就能“看见”隐藏物体 探测隐藏的物体和敌人
- 新型交通制式:动车与地铁“混血” 国产首个市域动车组上线运营
- “回家地图”:2019年春运护航服务启动 骑行返乡可定位免费维修点
- 打游戏也输了!新款“阿尔法”击败人类玩家 取得压倒性胜利
- 我国学者研究“多节点量子网络”取得基础性突破 拓展节点数目
- 160公里时速磁浮列车将在商业线进行提速测试
- 科技创新让生活更精彩 营养美食可打印
- 人工智能将给“寻医问诊”带来哪些改变 机器人为居家养老、个人护理服务
- 竞争者来了?英国电信“官宣”入华,移动、联通、电信该紧张吗 用户选择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