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 正文

回眸百万年时光 超算揭示陀螺型小行星形成背后的共同演化机制

    来源: 科技日报  2020-10-22 14:41:57

记者21日从清华大学航天动力学实验室获悉,日前该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自然·天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重建陀螺型小行星表面巨石的演化历史》。团队应用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集群对超大规模空间颗粒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模拟太阳系小行星的自旋演化过程,发现了陀螺型小行星形成背后的共同演化机制。

陀螺型小行星因有鼓起的赤道脊,外表形似陀螺得名。这类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普遍存在,但其形成机制却一直悬而未决。此前美、日两国探测器近距离观测陀螺型小行星“龙宫”和“贝努”发现,其表面风化层上散布诸多巨石。这些巨石的尺寸表明其与小行星本身的形成时间相当,其中很可能暗藏小行星的地质演化甚至起源线索。

研究团队从巨石分布规律入手,发现小行星表面非均匀散热产生的自旋加速可能是其最终演化为陀螺型的幕后推手。团队使用完全自主开发的空间颗粒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千万量级颗粒精度的行星地表模型,在天河二号高性能计算集群上模拟了小行星风化层在百万年时间尺度上的流动和演化。结果表明,自旋加速引起离心力增大,使赤道附近的颗粒层逐渐不稳定,最终滑移并沉积于赤道区域,形成鼓起的赤道脊;同时,地表巨石也随之蠕变移动,位于高纬度的巨石维持稳定,中纬度的巨石陷入下方的流沙中,赤道区域的巨石则被来自中纬度的沉积物完全掩埋。模拟结果与“龙宫”“贝努”的观测结果高度相符。

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宝音表示,相关成果将服务于我国未来的小行星探测任务,为任务的设计论证提供方法依据和理论支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阅读延展

回眸百万年时光 超算揭示陀螺型小行星形成背后的共同演化机制

记者21日从清华大学航天动力学实验室获悉,日前该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自然·天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重建...

2020-10-22 14:41:57

铁定甲虫外骨骼超级坚硬之谜破译 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

你能承受相当于自己体重4万倍的压力吗?英国《自然》杂志21日公开了一项仿生学及机械学重要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揭开了即使是...

2020-10-22 14:40:47

广、快、新、稳全方位保障——进博会迎来5G网络“加速度”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所有场馆5G网络全覆盖,5G终端峰值速率较去年大幅提升,5G独立组网部署启动,5G防疫机器人、远程诊疗等全...

2020-10-21 14:42:41

俄开发航空燃气轮机用独特合金 延展性塑性没下降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研究型大学科研人员近日开发出新一代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独特合金,即高熵金属合金,这种合金具有超高强度...

2020-10-21 14:38:49

未来,你吃的药可能是用DNA“折”出来的 递送药物、储存信息

在人们印象中DNA一直是双螺旋的模样,而9月7日,中美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了巨型DNA,并将其钉在一起,构建出更大、更复杂的结构...

2020-10-20 15: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