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 正文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用对才能用好 普通人用上它了吗?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5-13 16:13:34

“回想2003年没有mNGS技术的时候,我们认识SARS冠状病毒需要5—6个月,而现在认知新冠病毒,国内科学家只用了很短时间。”5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第三届感染疾病精准医学高峰论坛上表示,认知新发病原体,新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台基础上,基于二代测序的mNGS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用了约50个小时就从不明原因肺炎样本中获得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其他兄弟单位共同确认新冠病毒是导致疫情的病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表示,新技术找到了新冠病毒新冠疫情也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未来应推进新技术在精准诊断、遏制耐药、防控新发病原等方面持续发力。

mNGS究竟是啥?

如何让识别新发病原体的速度好比坐上了飞机?

普通人用上它了吗?

它让感染治疗从“炮轰”到“狙击”

“在没有新技术之前,如果遇到严重的感染中毒症,往往是各种抗感染的药物一起上。”张文宏说,因为传统技术时常给不出明确的感染病原信息。

“炮轰”式的操作难有针对,难以有效压住感染,反而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

“炮轰”不行,能不能“狙击”?

2014年6月,《新英格兰杂志》上的论文记载了一场成功的“狙击”——

一例不明原因的脑膜炎,用尽各种治疗手段未果,但在使用mNGS后,明确了病原体为致病钩端螺旋体,改用几毛钱成本的青霉素治疗,患者获救。

这一战名声大噪。mNGS就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全面分析患者样本中微生物和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识别“坏分子”,实现感染疾病的精准治疗。

“它无需事先了解预期的病原体,能够同时检测大量的微生物。”张文宏总结,mNGS拥有辨新、海量筛查病原体等多项优势。

它的正确解读仍需“立规矩”

“这个方法很灵敏,就更需要警惕会不会搞错。”王健伟指出,因为方法足够灵敏,很细小的过程偏差也会反映到输出的结果上,例如环境污染、生物信息分析偏差甚至软件算法等造成的差异,也会导致对单个碱基的解读完全不同。

如何正确解读宏基因组测序所给出的证据,以指导临床实践,成为实现感染疾病精准诊断的重点之一。

“解读包括mNGS的临床规范、报告的理解等多个阶段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国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表示,规范的建立是为了把mNGS技术在临床上用好。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今年开展了首次mNGS技术室间质评,全国包括第三方实验室在内的约90家实验室参与,在面对复杂的鉴别考卷时,只有5家实验室获得满分。

“从临床规范来讲,mNGS行业仍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引导来推进标准化和质量可控,这一点对于临床非常重要。”在室间质评中获得满分的微远基因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永军表示,后续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医院实验室内mNGS设备的自动化,以增加检测效能,并满足标准化等要求。

它现在普及了吗?

10年前,一个宏基因组检测的成本约为十几万元左右,而今已经下降到数千元级别。随着成本大幅下降,宏基因组测序已逐步应用于重症患者的病原学诊断中。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未建立自有台,而是借助第三方服务。从临床需求来看,医院自建实验室和第三方提供检测服务都在发展。”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马晓春主任表示,从目前mNGS技术使用反馈结果来看,整体的质量把控和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诊疗。

如何能让新技术为老百姓服务好、服务对?

马晓春提醒,现在这一行业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提供服务的企业较多,应加紧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标准,以利于市场整体的发展成熟和临床诊疗的正确实施。此外,该技术目前并未纳入医保,在后续技术、体系成熟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将其纳入整体医疗体系当中,才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张佳星)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阅读延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用对才能用好 普通人用上它了吗?

回想2003年没有mNGS技术的时候,我们认识SARS冠状病毒需要5—6个月,而现在认知新冠病毒,国内科学家只用了很短时间。5月8日...

2021-05-13 16:13:34

未来气候背景下稻田甲烷排放量可能被高估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作物学报》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11日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攻关,发现大气二氧化碳(eCO2)浓度...

2021-05-12 15:23:21

高精度亚洲猪参考基因组图谱绘成 相关成果发表于《分子生态资源》杂志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相关生物企业等,成功绘制了梅山猪高...

2021-05-12 15:22:33

排放“归零”怎么做?自主研发平台模拟出路线图 数字“互动剧”呈现50年后的模样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没有一次缺席过国家的大仗硬仗。5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教授...

2021-05-12 15:21:32

人工智能终须拥有合作智慧 建立一门“合作型AI”科学

人工智能(AI)助手和推荐算法每天在与数十亿人互动,以多种方式影响人类的生活,但究其根本,他们对人类的了解仍然很少。英国...

2021-05-12 1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