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劲不足:消费金融急寻出路 个别机构主动调整业务
- 来源: 北京商报 2019-06-13 14:45:02
高额息费引关注
法院判决不予支持
关于消费金融公司“虚假合同”、“暴力催收”、“放高利贷”的信息一直层出不穷。在21CN聚投诉平台上,以“消费金融”为关键词搜索出现的投诉帖就高达14331件,共涉及22家消费金融公司,这些投诉帖大多围绕“高利率”、“暴力催收”、“放款后强行收取手续费”等问题展开。6月上旬,21CN聚投诉平台关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投诉帖就激增至350多条。借款人李明(化名)发布帖子称,“自己在兴业消费金融旗下小鲨易贷借款2000元,未还本金大概500元左右,按照正常标准,提前结清需要收未还本金3%的费用大概15元,但小鲨易贷结果显示却要30元”。郑佳(化名)也认为小鲨易贷的年利率过高,她表示,5月17日向小鲨易贷借款10070元,由于个人被诈骗,提交立案告知书与小鲨易贷协商还本金未果,于是还了第一期1071.14元,现想进行提前还款操作,但总金额却达到11326.13元。
小鲨易贷的年化利率究竟有多高?有没有超过监管规定的红线?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小鲨易贷借款审批的流程比较简单,只需要提交身份证、手机运营商密码、工作单位名称等个人信息即可,在提交信息后,北京商报记者获得了2万元的信贷额度,分十二期还清,每期的还款金额约为2003.25元。按照较科学的利率计算公式(IRR)计算可得,小鲨易贷的年利率为35.4%,接近监管规定的36%红线。
但据记者了解,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借款产品,大部分产品的借款利率都控制在24%之内。一位资深消费金融观察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个人与消费金融公司发生借贷纠纷时,24%-36%之间的利率是不受法院保护的,但依旧是合规的,借款人只需还清24%之内的欠款即可,同样如果此前借款人已经归还超过36%的利率欠款,也可以随时协商消费金融公司返超过红线之内的款项。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注册申请额度后小鲨易贷的App就无法打开,一直显示正在升级当中。针对利息、无法借款等问题记者多次致电小鲨易贷客服人员进行询问,但电话始终未能接通。
而在此之前,小鲨易贷还存在“砍头息”的做法。北京商报记者在兴业消费金融公众号今年3月发布的一篇“小额闪电贷申请攻略”文章中看到,在截图示意中,申请3万元贷款时,会被收取900元的“贷款服务费”,该费用将于放款当天扣除。不过,在4月1日,兴业消费金融发布公告,取消“金融咨询”以及“客户服务”两项收费项目。
除了兴业消费金融外,中邮消费金融近期也因息费较高而引发关注。4月23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中邮消费金融与魏俊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提到,中邮消费金融滞纳金按逾期的期数收取,每期(每月)收取标准为欠付款项的5%且不少于50元。根据计算,年化利率高达60%。同时,中邮消费金融主张支付利息、手续费、违约金。法院则表示,利息、违约金、手续费用之和应当不超过以解除时的借款本金余额为基数按月利率2%为标准计算的结果,否则明显过高,应予调整。
业绩增长降速
个别机构主动调整业务
在经历了前些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增长态势明显后劲不足。虽仍有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保持三位数增长,但类似2017年的近88倍疯狂增长现象已不复存在。
例如,招联消费金融去年净利润从2017年的11.89亿元增长至12.53亿,同比增长5.38%。不过,2017年时,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97%。此外,苏宁消费金融2018年度营业收入7.42亿元,与2017年3.84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增长95%;净利润4532万元,与去年同期2.17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下降79%。马上消费金融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38.6%,但在2017年时,马上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增长高达88倍。
从目前已披露2018年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可看到,行业业绩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其中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5亿元以上。晋商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等公司的净利润尚未超过1亿元。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最早从2010年成立,在经历了“跑马圈地”式的快速发展后,基数较大,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比较合理,尤其是头部平台。2018年出台的与消费金融相关的一些监管政策,如对联合放贷的规定,导致消费金融公司的部分业务受限、合规成本增加。此外,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者众多,竞争日趋激烈,推升了平台的运营和获客成本。
随着业绩增长回归理性,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也在主动进行业务调整。最近有消息称,湖北消费金融的信贷业务目前已暂停放款,除自营业务外,还暂停了部分助贷业务,此次暂停时间暂定为三周。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咨询湖北消费金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嗨循环”产品因系统问题做暂时调整,但其他产品没有变化。对于未来是否会再开通该业务,该人士表示,肯定会开通,但目前没有具体的恢复时间。根据湖北消费金融App“嗨袋”显示,“嗨循环”是针对优质老客户推出的一款循环授信额度产品。
红利期不再
发展思路面临转变
从现有情况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属于扩大规模的粗放经营模式,随着市场增量空间的逐渐减小,现有市场主体既面临增长的压力和同业、新增玩家的挑战,但同时又有个性化、精细化的转型机遇。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看来,每家平台都会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股东资源,还是消费场景,亦或资金成本,接下来各家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是技术创新所带来新的业态和机会,挑战是各家的资源、能力和专业储备是否能够跟得上行业的演进。
“当前消费金融公司虽整体盈利,但仍处于业务的调整时期,一些消金公司在人员设置、业务重心调整等方面拥有较大动作。存量发展阶段,消金机构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思路应当从‘求发展’转变到‘稳质量’,做好风险把控的同时,加强产品与科技创新。”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从2018年财报可以看出,去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可以说,一方面是目前整个消金行业的规模增速放缓;而另一方面,监管正鼓励和开放外部玩家入局。
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市场回归有序以后,消费金融公司应如何寻找差异化发展?苏筱芮强调,对于原有消费金融玩家而言,需要考虑业务模式和创新能力的共同发展,消费金融公司能做的业务较多,这就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对重点发展领域进行资源倾斜,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遍地开花,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此外,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由于入局者众多,其同质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如何利用大数据、智能科技等领先技术来打造护城河、提升业务效率,将是消费金融公司在未来竞争中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后劲不足:消费金融急寻出路 个别机构主动调整业务
强监管之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处在夹缝中,一些机构仍游离在监管的边缘频繁试探,虚假合同、暴力催收、高利率乱象层出不穷...
2019-06-13 14:45:02
-
建筑行业“失宠” 年轻农民工难留 工人老龄化,工资上涨
装修费用越来越贵,除了因为砂浆水泥等材料成本上涨,还有用工成本的上涨。干了多年建筑行业的王崇明现在是北京某装修公司的...
2019-06-13 14:15:30
-
首批3家企业全部过会——科创板大幕将启 上市审核重要环节
6月5日,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19年第1次审议会议通过3家公司上市申请。根据职能,上市委审议交易所审核机构提出的审核报告...
2019-06-12 10:35:57
-
国家发改委:债转股签约金额已达2.3万亿元 投放落地9095亿元
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是推动企业去杠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2019-06-12 10:02:55
-
成立存款保险公司是对制度作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成立存款保险公司,是对存款保险制度作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作为法人机构,存款保险公司可以在业务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更加...
2019-06-12 09:17:27
- 提上日程!沪德通将接棒沪伦通 中国A股大力引进外资
- 131家券商去年净利降幅超四成 25家券商亏损 头部券商抗风险能力更强
- 京城银行春节前未现取现难 部分网点霸气回应“20万元之内随便取” 储户吐槽银行服务窗口少
- 自贸区升级扩容方案加速出台 自贸区向自贸港过渡进程加速
- 大商所首次引入汇丰作为 期货保证金外资存管银行
-
电商法实施满月,成效如何 代购应受有效监管
- 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企业增至21家 A股有望迎来国资并购重组潮
- 上交所:科创板畅通市场“进口”和“出口” 涨跌幅放宽至20% 坚持市场导向
- 持续推动反洗钱和 反恐怖融资网络监测工作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 1月制造业PMI止跌回升 生产扩张增速略有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