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一季度投资收益1589亿增31% 投资收益驱动业绩增长
- 来源: 长江商报 2021-05-10 15:25:25
在投资端的驱动下,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增速表现两极分化。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五家A股上市险企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6.98亿元,同比增长27.6%。但细分来看,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及中国人保三家净利润增幅超过30%,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净利增速未超过5%。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投资收益增长是三家险企净利润高增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报告期内五家上市险企共计实现投资收益1589.2亿元,同比增长30.96%,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14.19%。
而在负债端,上市险企中寿险新业务表现不一。同时车险综改的压力延续,三家财险公司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的车险收入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市场人士分析,疫情对保险需求的压制影响仍在,以及代理人转型仍在途中,预计全年负债端维持弱复苏趋势。
投资收益驱动业绩增长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今年来上市险企业绩普遍回温,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整体同比增长27.6%,但增速表现差异较大。
具体而言,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03.08亿元、3734.58亿元、1512.63亿元、813.65亿元、1737.62亿元,同比增长3.7%、10.57%、9.44%、19.39%、2.89%;归母净利润272.23亿元、285.89亿元、 85.47亿元、63.05亿元、100.34亿元,同比增长4.5%、67.3%、1.9%、36.03%、42.1%。
其中,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及中国人保三家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且增幅超过30%。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的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不大,均未超过5%。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投资收益的表现是上述险企业绩增速分化的主要原因。
以业绩增速最高的中国人寿为例,一季度其实现总投资收益651.12亿元,同比增长43.3%,投资收益734.84亿元,同比增长42.1%,金额在五家险企中最高。
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分别实现投资收益179.95亿元、195.58亿元、273.82亿元,同比增长36.7%、57.8%、35.7%。
相较而言,一季度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为239.07亿元,同比减少7.8%。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中国平安对于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及估值调整金额为182亿元,对税后归母净利润影响金额为100亿元,对税后归母营运利润影响金额为29亿元。
以投资收益这一指标为统计口径,今年一季度,五家上市险企共计实现投资收益1589.2亿元,同比增长30.96%,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14.19%。
寿险新业务价值分化车险压力延续
从负债端情况来看,疫情对于保险需求的抑制作用仍存。
寿险业务方面,一季度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238.92亿元,同比增长5.2%。但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3.2%。
同样披露新单业务的还有中国平安,一季度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4%至189.8亿元,分化明显。
据此,开源证券高超分析,预计一季度新业务价值表现高开低走,整体略低于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还披露,截至一季度末,两家公司的代理人数量分别为128万人、99万人,较上年末分别下降7%、3.7%。
高超继续指出,受增员难度大、招募标准提升及上市险企主动压降队伍规模,清退不合格人力影响,代理人规模持续下降,质态升级仍为上市险企工作重心。疫情对需求的压制影响仍在,监管边际趋严,以及代理人转型仍在途中,预计全年负债端维持弱复苏趋势。
而在车险综合改革实施后,上市险企车险保费收入增长依然面临压力。一季度,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车险保费收入426.38亿元、575.03亿元、218.67亿元,同比减少8.8%、6.7%、7%,均出现下降。
在此情况下,上市险企通过发力非车险业务缓解压力。如太保产险非机动车辆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18.8亿元,同比增长41%,带动保险业务实现收入437.47亿元,同比增长12%。
人保财险的非车险业务中,除了信用保证险规模大幅减少之外,其他险种保费收入均为正增长,一季度其实现原保费收入1355.52亿元,同比增长6.2%。
三大财险公司中,仅平安产险收入规模下降。一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61.75亿元,同比下降8.8%。除了车险收入减少之外,报告期内平安产险的非机动车辆险实现保费收入182.97亿元,同比减少15.8%,但意外与健康险保费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8.5%。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上市险企一季度投资收益1589亿增31% 投资收益驱动业绩增长
在投资端的驱动下,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增速表现两极分化。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五家A股上市险企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6 98亿...
2021-05-10 15:25:25
-
博菱电器短期借款一年陡增10倍 近七成收入来自第一大客户
宅经济带动小家电企业股价与业绩齐飞,新三板小家电代工企业博菱电器也欲乘风上市。4月30日,宁波博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2021-05-10 15:24:09
-
华厦眼科过度医疗骗保频发三年被罚79次 苏庆灿密集减持中金突击入股
民营眼科医疗暴利背后不乏违法违规乱象,这在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厦眼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华厦眼科成立...
2021-05-10 15:22:09
-
融侨集团三年千亿目标落空净利降7成 负债走高全国化布局缓慢
千亿目标落空,融侨集团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曾在2018年喊出三年千亿战略目标的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融侨),最终...
2021-05-10 15:18:41
-
小电科技盈利模式单一致三年两亏 2020年亏损超1亿元
疯狂烧钱模式倒闭利润缩水下,共享充电加速向资本市场迈进。继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街电、搜电合并之后,杭州小电科...
2021-05-10 15:12:42
- 局势变幻莫测!中企海外并购资金六成流向这里
- 调研数据显露主力布局意图 103家公司被10家及以上机构调研 18只年报预喜股估值不足20倍
- 有银行拉拢节日资金:春节前后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最多调高25% 春节效应显现
- 工作报告:地方国企改革瞄准三大重点 混改仍是“标配”
- 2019年反洗钱将成支付监管重点 央行出手整顿支付违规
- 开年券商融资已超500亿元 又有3家抛出定增预案 补充资本抵御风险增厚收益
- “头号工程”:紧牵科创板“牛鼻子” 拉开资本市场改革大幕
- 2019年首月沪指上涨3.64%实现开门红 三路资金助推回暖行情 呈现净流入态势
- 深交所:将对深成指、创业板指等指数编制方案进行修订
- 科创板放开涨跌限制 将定价权还给市场 尽快形成合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