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每亩补偿10万元?你是否愿意永久退出承包地?
- 来源:第一农经 2018-04-17 10:13:22
近几年来,由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农村人迁移到城市定居,相应地造成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村闲置土地逐渐增加。为了不浪费农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近年来国家在宅基地上也相继颁布了不少的政策措施,推出了有偿退出机制,符合条件的农民可以领取一定的补偿金。那么,想要获得补偿金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大家有必要要清楚土地有偿退出政策分为宅基地和承包地两种情况,而承包地退出机制又分为永久性退出和长期退出,这两者在补偿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区别,永久性退出方式获得的补偿标准更高,最高每亩可领取10万元的补偿款。但是永久性退出承包地也就是将来你和这块承包地再无关系,而长期退出则不同,农民到期后还能享有土地的相关权益。
获得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款的三个条件:
1. 农民退出承包地必须是本人自愿。
关于农村承包地退出这项政策的推行和实施, 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农民必须自愿退出,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强迫农民退出承包地。农民可以自己提出申请, 并以书面形式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才有效。
2. 农民退出的耕地必须合法。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将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 确权之后明确了农村土地的归属问题, 而且还有了法律保障, 农民在退出承包地时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 证明自己对承包地拥有经营权。如果土地存在纠纷或者办理的手续不合法, 则无法退出承包地。
3. 农民退出承包地后必须有固定收入和居所。
自愿退出承包地是为了避免国家土地资源浪费, 特别是在城市中安家落户的农民, 他们可能存在农村中的土地没有退出的情况。为了保障农民退出承包地后的生活, 一些地方新增了退出承包地的条件, 即农民在退出承包地后必须要有固定的收入和住所, 如果农民退出后没有收入保障, 且没有固定的住所, 就不能退出承包地。
以上就是关于农民获得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款的条件介绍。在这小编要提醒大家一句,一旦土地永久性退出,那么以后就永远不能使用这些土地了,这也意味着以后将失去土地的收入来源。假使满足了上面的补偿条件,最好理性选择,千万为了眼前的补偿款而进行土地退出,最好权衡利弊,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一农经整理)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中国新农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阅读延展
-
-
平度:设六大事业部“精准招商”
化工橡胶、新兴产业、航空铁路及现代物流、汽车及装备制造、金融产业、家电电子六个产业事业部开启了平度“专业专职专人专注”招商新模..
2018-04-17 08:38:21
-
-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矿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输送
环境治理近些年来日益被国家重视,而矿山采集一直是污染大户,所以对于矿山的整顿自然是迫在眉睫。陕西省凤翔县矿业企业自2015年11月17..
2018-04-16 18:14:04
-
-
浙江象山最大农房两改项目收官
浙江象山爵溪街道牛丈岙村村民俞松定起了个大早,兴匆匆赶往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摇号分房。10日、11日是全村人的大日子,大家都来这里摇..
2018-04-16 15:27:42
-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
为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按时序进度实施,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4月9日至13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基层农技推广体..
2018-04-16 15:26:56
-
-
黔西县供销社农资公司向大关镇捐赠农资助农灾后生产
高兴地卸载农资 农户领取农资 黔西县大关镇受冰雹影响,农户作物遭受严重损失,为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近日,县供销社携农..
2018-04-16 15:20:48
最新快报
热文榜单
今日猪价暴跌 玉米上涨结束未来或价格下跌 豆粕行情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基本成型 未来农业发展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正当时——2018年“三农”发展前瞻
吉林市: “扫黑除恶”何时从 “先导镇”打响第一枪
天津西堤头镇涂料厂整改不验收却等来限期搬迁通知
杭州富阳区黄公望原村副书记被指骗取搬迁补偿款
云南大理洱源县3.5万亩梅花竞相开放
大数据分析:中美意见领袖对中美贸易战的观点态度
河南巩义:G310巩义段改建工程惊现低分高价中标 到底
2018年黑龙江调减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休耕试点每亩补助
“一村一幼”斩“穷根” 凉山11.7万余名幼儿免费入学
鲁甸灾区:柏油路通进村
稀有印度宽距兰“现身”大围山自然保护区
冬日登峨眉金顶 享童话般银色世界
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培训助推非遗传承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