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圆燕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018-06-06 12:57:56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在海南陵水开展的圆燕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认为张殿昌研究员团队通过系统开展圆燕鱼活体种质资源保存、亲鱼培育催产、苗种繁育等研究,成功突破圆燕鱼人工繁育技术难关,为加强圆燕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等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圆燕鱼属热带地区近岸生活的海水鱼类,幼鱼体态优美,可作为观赏鱼,成鱼可食用,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目前市场上对圆燕鱼苗种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由于过度捕捞和人工育苗技术不成熟,苗种市场供给量有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严重制约了圆燕鱼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南海所近年来坚持开展圆燕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和亮点。
验收专家通过听取研究汇报、查看现场设施、查阅育苗记录、现场抽样计数和测量等形式,对圆燕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结果显示,南海所构建了圆燕鱼活体种质资源库,建立了圆燕鱼高效亲鱼培育及催产技术,获得了优质受精卵5kg,其中利用35g受精卵进行孵化,获得初孵仔鱼2.65万尾,孵化率为94.6%;确定了苗种培育阶段的轮虫、丰年虫和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时间和饵料密度,进行了苗种培育水质参数的调控,优化了苗种培育操作流程,建立了圆燕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技术体系,开展了圆燕鱼苗种工厂化培育工作,经过44天培育,共获得健康圆燕鱼苗种1.58万尾,体长为2.5-4.1cm,苗种培育成活率为59.6%。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中国新农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
榕江举办趣味杨梅节迎四方客
这是6月3日在贵州省榕江县高文苗寨拍摄的刚采摘的杨梅。 6月3日,游客在杨梅节上参加吃杨梅比赛。 6月3日,一名游客在杨梅节上..
2018-06-06 05:33:31
-
-
我国积极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落地生根
河南省唐河县黑龙镇大朱庄村,农民将小麦秸秆装车。唐河县形成“企业田间免费拾捡+每吨300元地头现金收购+统一外调加工”的秸秆利用新..
2018-06-06 05:22:33
-
-
从江村看我国乡村的变迁与振兴历程
开弦弓村是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村内建有江村文化弄堂。弄堂两侧,一幢幢独立民居宽敞美丽。(资料图片) 开弦弓村位于太湖南岸,..
2018-06-06 05:21:31
-
-
“农民通”精彩亮相第九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
6月3日至4日,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在北京长安大饭店隆重召开。龙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中国..
2018-06-06 04:51:49
-
-
高山夫妇“靠山吃山”的古时候
去年,家住海拔1200米高山的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坝芒乡翁址村甘庄组陈沛禄、颜显丽夫妇,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家18亩山林..
2018-06-06 04:49:07
今日猪价暴跌 玉米上涨结束未来或价格下跌 豆粕行情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基本成型 未来农业发展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正当时——2018年“三农”发展前瞻
杭州富阳区黄公望原村副书记被指骗取搬迁补偿款
吉林市: “扫黑除恶”何时从 “先导镇”打响第一枪
辽宁:营口法院一纸裁定让阜新中院生效判决难执行
云南大理洱源县3.5万亩梅花竞相开放
温州一城市综合体配套时隔7年仍成荒地 相关部门态度
2018年黑龙江调减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休耕试点每亩补助
大数据分析:中美意见领袖对中美贸易战的观点态度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提高土壤科技支撑能力
鲁甸灾区:柏油路通进村
安徽改厕:劣质产品在多地中标令人质疑
济南章丘区农业开发项目公示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矿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