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茶:一片茶叶如何舞动世界
- 来源:农民日报 2018-05-15 11:51:43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拥有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为茶叶走出去奠定扎实基础。图为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东坑村半岭自然村的茶园。
一壶茶,浓缩了太多的中国文化,万里丝路,亦是茶路,这条人类文明的大动脉上,茶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国基因”,与世界对话。这片叶子,漂洋过海,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my cup of tea”(我的这杯茶)。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继续聚焦“一带一路”茶产业。
在浙江,一片小小的茶叶,不仅富了一方百姓,更登上了国家外事舞台,受到各国领导人的广泛赞誉。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量超过16万吨,出口额近5亿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均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最为惹眼的是,浙江绿茶出口占到了我国绿茶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世界茶乡看浙江。“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浙江茶叶走出去亮眼的“成绩单”背后,都进行了哪些探索与实践?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突破贸易技术壁垒
浙江素来是全国茶叶的出口龙头强省,产品以珠茶、眉茶、蒸青茶等出口型绿茶为主。上世纪70到80年代,浙江率先对投入高、利润低的精制茶厂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抢先从上海和广东进出口公司接手茶叶进出口业务。此后,凭着敢闯敢干的精神和高产优质的茶品,浙江在茶叶出口上,一路高歌猛进。
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浙茶从1970年时占全国茶叶出口量的27.1%,上升到2008年时的56.2%。即使在2010年后受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和出口茶生产“西移”趋势的影响,比较优势削弱,增速放缓,但浙茶“出口老大”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
谈到为何能一路领先,浙江省农业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分析认为,主要基于浙茶出口的四大优势,“一是产业基础扎实,良种多、产量高、效益好,标准化程度高。二是有强劲的技术支撑,浙江汇聚了众多茶叶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强,能够不断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三是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先进,并培养出了一批国家级的优秀品牌和龙头企业。四是出口贸易机制比较灵活,目前浙茶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80多个。”
浙茶走出国门也并非一帆风顺。记者了解到,与许多主产区一样,浙茶同样深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重阻碍。自2010年起,欧盟就对中国输欧茶叶设定了严格的口岸检验标准,不仅10%的货物必须进行农残检测,而且该检测的指标,已经多达数百项。
然而,严苛的技术壁垒并没有阻挡浙江进军海外的脚步。以出口量冠居全国的浙茶集团为例,为了严把茶叶质量关,在全国建立20多万亩的生产基地,力图从源头把控茶叶产品的健康安全和货源稳定。同时,对接目标市场需求,重点发展有机茶和有机抹茶,所产有机茶出口到日本、美国和欧盟数10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年初,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与奥地利农林环境与水利部共同商定建立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经过严格筛选审核,该基地最终落户于浙茶集团在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的有机茶园。这一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欧盟美日等在有机茶上的互信互认,通过打造集贸易加工、产品研发创新、工艺优化、茶文化交流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化特种茶中心,促进浙茶以及中国茶的出口。
重振国际标准话语权
中国茶特别是中国绿茶,曾长期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产品标准统一,茶号井然有序,以“一分钱一分货”的良好商誉,确立了我国出口茶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
然而,随着茶叶出口市场的放开,国内同质产品恶性竞争,直接导致出口茶质量体系被打破,加上国外新兴茶区的蓬勃发展,整个国际茶叶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我国茶叶出口标准长时间受制于人,频频遭遇技术壁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参与国际茶叶标准的制订、重振国际话语权,更是迫在眉睫。
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ISO/TC34/SC8)联合秘书处开始设在中国,该秘书处由浙茶集团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共同承担。
毛立民是浙江省茶叶行业商会会长,也是浙茶集团董事长,多年连任该秘书处的联合秘书。他告诉记者:“参与制定标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从起草方案,到各个国家反复商讨论证,直至最后落实颁布,至少需要4年时间。能够作为浙江茶企的代表,参与制定中国茶叶的国际标准,为中国茶叶的发展权益鼓与呼,虽苦也甜,且常引以为豪。”
多年来,毛立民带领浙茶集团积极谋求与国际组织的对话协商渠道,并以会长身份,一直引领浙江省茶叶行业商会主动承担起国际贸易纠纷中的仲裁、诉讼等工作。
2011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直接废除茶叶中残留的硫丹限量标准。在当时,很少有茶企能达到这一标准,一旦该标准实施,意味着中国大部分茶企将被拒于美国市场之外。毛立民联合“中国第一茶院士”陈宗懋共同向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申诉,要求延期废除茶叶中硫丹残留标准。2013年4月,该申诉获得成功,为我国及世界各茶叶主产区国家赢得了市场机会。
2015年,在毛立民等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又争取到了乌龙茶国际标准制定项目。这标志着,中国在茶叶的“制标权”和“话语权”上终于迈出坚实的一步,为维护中国茶产业的利益、避免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赢得先机。
浙江茶的国际化表达
在著名农业品牌专家、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看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茶产业再次迎来机遇。如何在国际市场、世界舞台上重振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她认为,在后工业化时代,必须提炼中国茶的核心价值及差异化价值体系,调整中国茶产业品牌竞争战略与传播体系,通过品牌诉求的中国元素、世界表达,对接国际化、年轻化消费市场,方能在竞争充分的世界茶业舞台上,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举办,正是将视角聚焦中国茶的国际化表达,共吸引来自4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的260多位外宾前来观展。而今年的茶博会,更加注重国际元素,除了特别设立土耳其和斯里兰卡两个主宾国,延续举办的国际高峰论坛、茶咖对话、茶文化论坛外,还将举办“第23届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会议”,共商全球茶事。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表示,首届茶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浙江茶业更多地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看到浙江茶业,促进了世界各地茶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世界茶业大发展。据统计,去年浙江茶叶的进出口数量、金额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这充分显示了浙江茶业与世界各地交流合作的活跃程度。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还充分利用丰富的茶产业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形式多样的展销会、博览会、研讨会等,组织茶企赴主销地区开展交流推介,推进浙茶“绿色健康”理念的广泛传播,提升浙茶文化软实力。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中国新农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阅读延展
-
-
石柱 发展特色农业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石柱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2018年05月14日05:20:17 来源:重庆日报 2人参与1评论原标题:石柱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产业兴..
2018-05-14 13:44:59
-
-
2018年农资市场难捱,很多农药企业销量下滑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觉晓间,夏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常乍暖还寒的春天,小结今春市场:没有市场静好、只有劫后余生,春季农资市场,真的..
2018-05-14 13:40:27
-
-
黑龙江“双随机”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
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从即日起至今年7月30日,黑龙江省将组织开展化肥、农药市场交叉执法检查,通过市场交叉执法检查有效加强化肥、农..
2018-05-14 13:39:50
-
-
五月看荔枝红遍海南
图为5月5日,海南省陵水县环球荔枝基地荔枝分级包装现场图为5月4日,海南省陵水县文罗镇荔枝园内,当地黎族姑娘正在采摘荔枝荔枝原产于..
2018-05-14 13:17:10
-
-
夏初稻田插秧农民忙
立夏已过,河南省光山县的80多万亩水稻进入栽插期,行走在光山县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机插和人工栽插水稻的忙碌场景。图为光山县罗陈乡张楼..
2018-05-14 12:56:52
最新快报
热文榜单
今日猪价暴跌 玉米上涨结束未来或价格下跌 豆粕行情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基本成型 未来农业发展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正当时——2018年“三农”发展前瞻
杭州富阳区黄公望原村副书记被指骗取搬迁补偿款
吉林市: “扫黑除恶”何时从 “先导镇”打响第一枪
云南大理洱源县3.5万亩梅花竞相开放
温州一城市综合体配套时隔7年仍成荒地 相关部门态度
大数据分析:中美意见领袖对中美贸易战的观点态度
2018年黑龙江调减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休耕试点每亩补助
辽宁:营口法院一纸裁定让阜新中院生效判决难执行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提高土壤科技支撑能力
安徽改厕:劣质产品在多地中标令人质疑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矿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输送
“一村一幼”斩“穷根” 凉山11.7万余名幼儿免费入学
鲁甸灾区:柏油路通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