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护航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杂谈)
- 来源: 人民日报 2018-05-18 13:48:24
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这是生物防治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庄稼发生病虫害怎么办?传统的办法是喷洒化学农药。但是近年来,一种新的防控办法——生物防治逐渐兴起。所谓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控制有害生物,例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大大减轻了化学农药对环境及农产品的危害,提升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据统计,我国每年应用生物防治面积4亿—5亿亩次。“十三五”期间,我国力争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生物防治成为农业病虫害治理的又一项创新之举。
从古至今,人类同病虫害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人类大面积地驯化种植农作物以获取食物,病虫害也来凑热闹。直到上世纪40年代,人类发明了化学农药,这一状况才得到彻底改变。化学农药能迅速杀死病虫害,有效保护农作物。然而,化学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很快显现出来,病虫害的抗药能力也不断提高。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在生物防治领域寻找新的突破。
其实,自然界本来就有“一物降一物”的平衡法则。例如,大棚菜容易产生一种暗红色的叶螨。如今,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叶螨的天生“死对头”捕食螨,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题。还有一种玉米螟专门危害玉米,科学家又找到了一种赤眼蜂用来专门对付玉米螟。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生物防治最早的国家,公元304年前后,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就记述了以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以虫治虫的史料。中国古代生物防治另一个卓有成效的例子是养鸭治蝗,世界上最早的生物农药烟碱也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生物防治帮助人们跳出了防治病虫害必须用化学农药的传统模式。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这是生物防治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中国新农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
有种农资APP强势上线 打造农资销售新模式
2018年5月18日,有种网对外宣布,其打造的国内首个直接面向农民的全自营专业互联网农资销售平台——有种农资APP正式上线运营。据悉,该..
2018-05-18 13:42:54
-
-
舞泡打通线上线下融合的“致富路” 获电商大咖手动点
5月14日,舞泡电商沙龙暨VIP客户答谢活动在上海丽思卡尔顿酒店隆重举行。活动特邀特工老师、三胖老师、袁方老师等多位业内知名讲师,互..
2018-05-17 15:51:53
-
-
丁琪:做好“牛”文章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有两种味道,48岁的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乡大寨村党总支书记丁琪难以忘怀——穷的味道和本地黄牛肉的味道。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是..
2018-05-17 15:51:08
-
-
“物理农业技术”落地河北阜平
图为周国海夫妇正在菇棚里作业“这LED补光技术还真灵1日前,笔者走进河北省阜平县色领口村食用菌产业园区,菇农周国海夫妇正在采摘香菇..
2018-05-17 15:18:30
-
-
黑龙江黑河院士工作站促进大豆增产又增效
眼下正是东北大豆播种季节,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林丰农机合作社的地块里,大豆播种机正在作业。侧深施肥、播种、镇压保墒,一条龙作..
2018-05-16 15:08:28
今日猪价暴跌 玉米上涨结束未来或价格下跌 豆粕行情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基本成型 未来农业发展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正当时——2018年“三农”发展前瞻
杭州富阳区黄公望原村副书记被指骗取搬迁补偿款
吉林市: “扫黑除恶”何时从 “先导镇”打响第一枪
云南大理洱源县3.5万亩梅花竞相开放
温州一城市综合体配套时隔7年仍成荒地 相关部门态度
辽宁:营口法院一纸裁定让阜新中院生效判决难执行
大数据分析:中美意见领袖对中美贸易战的观点态度
2018年黑龙江调减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休耕试点每亩补助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提高土壤科技支撑能力
安徽改厕:劣质产品在多地中标令人质疑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矿山整合被指涉嫌利益输送
“一村一幼”斩“穷根” 凉山11.7万余名幼儿免费入学
鲁甸灾区:柏油路通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