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选:为啥印钱不好使了
- 来源: 九边 2023-03-04 20:52:01
作者:九边
来源:九边
已获得转载授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大家都在聊放水的事,我今天再聊一篇吧,咱们不聊经济学,咱们就用生活中最简单的逻辑,帮大家理解下为啥放水这事好像作用越来越小。
首先要讲的是那个反复讲过的道理,银行放水,并不是直接印钱,然后大家排着队去银行领。
而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首先是让有钱人去贷款。
为啥这里强调有钱人呢?因为银行贷款有个最基本的前提,抵押品,你没有抵押,最多能贷出来几万块的消费贷(消费贷也是要看你工作单位和银行流水的),再大一些的几乎就不可能了。
所以能贷到大钱的,基本都是本身非常有钱的,他们把手里的资产抵押了,然后借到钱,再去做别的投资。
普通人这辈子能背到的最大的一笔贷款,可能就是房贷,其实就是把你刚到手的房子拿去银行抵押,然后贷款给你。富人往往不止一套房子,而且也不是通过个人,而是通过公司,贷出来的就更多了。
可能小伙伴觉得,给有钱人贷款怎么就能刺激经济嘛?事实上以前确实是可以的,毕竟贷了款将来得还回去不是?所以有钱人拿到贷款,第一反应是想想怎么投资,将来赚点钱,过几年把银行的钱连本带利还回去,自己也再赚点。
以前没现在这么卷,首先可以搞外贸嘛,投资建个厂,招一堆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赚美元,赚到钱给工人们分了,剩下的还了银行还能剩不少。
钱就这样从上边向下流动,富人们贷款,普通人拿工资,大家都得到了放水带来的红利。
工人们有了钱,是不是要去吃饭,是不是要娶媳妇买房?于是大家又从银行贷款,去盖房,去开饭店。老百姓是不是还要有点儿别的需求?于是奶茶,狼人杀,酒吧,外卖也就起来了,慢慢服务业吸收的人力远超制造业。
当然了,不仅仅富人可以去贷款,政府自己也可以,不过比较复杂一些,因为政府不能直接贷款,需要套一个城投的壳。
比如地方政府想搞基建,想修条路,没钱怎么办?成立个城投公司,把地方上的食堂放进这个公司,然后就去银行以食堂为抵押物,借钱去修公路,等将来公路赚了钱再把银行的钱还上。
修公路得雇佣工人吧,得买钢筋水泥吧,钢筋水泥背后又都是工人,基建的资金也转成了普通人的工资,银行出来的水淋到了普通人身上。
大家看出来了吧,银行发贷款,社会上的老百姓有了工作,有了饭店,有了房子,也有了公路。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前些年我们经济狂飙的原因。那时候我们社会机会多,从银行贷出来的款总能赚到更多钱,赚到钱之后再去贷款,再去投资,雇佣更多人,经济一路向好,每年8%以上的增长率。
回溯这四十年经济大发展,最早的原动力,其实就是加入WTO后的外贸,外部注入了购买力。
那现在发生了啥呢?
可以赚钱的项目越来越少了,或者说购买力越来越低了。
首先是外贸。
我国刚加入世贸那会儿,世界市场对中国敞开,叠加中国的人力实在是太便宜,几乎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那时候的企业主们,从银行拿钱,然后买设备,招人,搞外贸赚钱,再借更多的钱,不断扩产能,中国产能指数级上涨。
但是我们凭借常识也能感觉到,这种状态本身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不这两年终于出现问题了,如今能占领的市场基本上差不多了,中国外贸出口占到全世界的15%左右,目测这个规模不大可能明显继续扩大,或者说,扩大的空间不太大了。
西方国家以前是很相信全球化的,但是大家目睹了德国人被俄罗斯用油气控制的倒霉样之后,开始刻意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其实“去依赖”这事早就开始了,只是一直摆不到明面上来,俄乌战争之后“不要依赖某国”成了政治正确,西方国家现在都在公开讨论了。
比如现在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墨西哥,欧洲也把大量产能转移到了苏联的东欧故地,那里的人力便宜,还有欧盟内部的税收优惠,土耳其这两年外贸发展也特别快。之前也讲了,印度要求企业尽量去印度建厂,不然就加征重税,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去了,我刚搜了下,比亚迪也在做计划。这些暂时不明显,长期效果肯定会越来越明显,全球化正在向“区域化”过渡。
大家应该听说今年我们的外贸不太好,我查了下数据,并不是因为产业转移,产业转移需要很久,现在还不明显。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美元加息导致的全世界经济疲软。
美元加息一方面把全世界经济带下来了水,这间接说明美元依旧非常强劲,此外把很多国家也被美元加息搞得外汇耗尽了,那些国家的老百姓就算想向中国购买产品,现在也没美元外汇,没法交易。估计得等到下半年或者明年能好点。
叠加今年突然国内不消费了。
现在我们银行把钱贷给有钱人,但是缺购买力,海外国内都缺,有钱人有钱也不敢投资。
其次是政府自己的投资收益率也越来越小,比如早期投一条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铁,一票难求,可能很快就盈利,然后收回投资了。
但是使用率高、盈利能力强的项目早已建得差不多,其他偏远地区的项目可能用的人太稀疏了,根本赚不到啥钱,需要几百年才能收回投资。问题是无论高速还是高铁,都需要大量的钱去维护。可能每年赚的钱还不够维护的,每年政府还得继续拨款或者贷款去维护这些基建。
基建搞到后来,就会越来越谨慎,因为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再修一条路可能不但增加不了收益,可能还是一个负担。再说现在城投债已经65万亿了,再借真的快要还不上了。
说到这里,就很清楚了,为啥以前放水会刺激消费:
因为以前起点低,市场前景广阔,国外和国内的老百姓都愿意消费,总有可投资可盈利的项目,所以发钱会变成实体项目,进一步吸收劳动力。
这两年国内外购买力都在减弱,国外是因为美元加息导致的萧条,国内是因为突然消费乏力,大家都不花钱。
所以银行发钱之后钱淤积在上层,下不来,没法转换成那种会雇佣很多人的产业资金,开始反复炒作资产,所以放水也就没啥效果。不仅如此,还导致“富人通胀,穷人通缩”。
有钱人去银行拿钱,拿到钱也没啥可投的,毕竟外贸不振,开个饭店吧,一片红海,能干啥?
思来想去,啥也干不了,要不买个房看看?有钱人都是这么想的,于是都去买一线城市比较稀缺的那种大平层豪宅。所以很搞笑的是,经济不太好,一线豪宅涨幅却非常大。这两天问了下,西城区很多豪宅不到两年涨了一千多万,要知道,这可是在疫情期间,匪夷所思。
但是问题是,有钱人不投资,工厂不开工,工人们赚啥钱?答案是确实最近不好赚钱。
大家看出来了吧,缺乏购买力,是现在所有问题的根源。
现在还没啥,最可怕的是日本那种情况,老百姓死活不花钱。
也就是老百姓有钱,可都存在银行死活不花,购买力上不去,整个市场一片萧条,日本老百姓就是不花钱,能省就省,导致房价一塌糊涂,经济也一塌糊涂。
日本政府这三十年一直扬言开动印钞机,稀释老百姓的财富,看你们花不花钱,甚至把利率干到零(其实不是真的零利率,不过非常非常低,我查了下,存款年利率0.003%),看你们还存钱。而且利率这么低,多少贷点款去花呗,要不买个房?刁民们油盐不进,就是不花,死都不贷款,爱咋在地。
美国给老百姓发钱,老百姓花钱太猛,通胀高的一批,日本政府都快馋死那个通胀了,也给老百姓发钱,老百姓把钱都存银行,就是不花。
日本现在尴尬的地方就在于:
基建已经完成了,再建也没啥可建的,大批边缘地区被荒废,那里的基建也被荒废。
老龄化、少子化导致社会欲望极低,大家不消费,内需不振。
外贸也一直不太行,被中韩的崛起彻底打垮了。
日本的跨国资本在海外做得倒不错,不过那些钱跟日本老百姓也没啥关系。
我们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避免成了日本那样。
那有啥办法没?
我倒觉得不是啥大事,咱们的国人,只要环境好起来还是愿意花钱的,应该成不了日本那样。现在还在恢复期,过了应该能好起来,毕竟去年的经历对于太多人影响太大了,一时半会消除不了影响。
不过长期来看,想持续繁荣,离不开“让富人投资,让普通人花钱”。
或者说反过来说,普通人敢花钱,社会才有希望,毕竟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大家都不花,别人没钱,迟早传导到你身上,最后恶果沿着最外圈向内扩散,首先影响个体户,私企工作的那些,然后是国企,最后是公务员。
但是怎样让大家花钱呢?
这不用我多说吧,主要是安全感。社会上现在有个很不好的地方,成天在渲染一种“未来会有大麻烦等着大家”的气氛,我也不知道哪来这么一股思潮,一开始预料的新冠余波没咋出现,反而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东西。
几乎所有的文章和视频,都劝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准备过冬,不投资,不消费,不跳槽,进体制。你们说,这种氛围下,谁敢消费?可是大家都不消费经济怎么能好?
你可能问我,那你说怎么办?
我也没招,只能劝你不投资,不消费,不跳槽,进体制。因为社会观念一旦成型,就跟一列火车似的,调头非常难,大家都觉得经济寒冬要来了,可能真的要来了,大家都这样,作为个体只能是保守一些,多存钱,苟住,不然还能咋样?贸然出头弄不好就是死路一条。
说到这里,可能读者小伙伴问,那有啥办法解决吗?
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如果能重新回到稳定发展的道路上,信心应该会回来,消费也会上来。近期最麻烦的事,就是美元加息,大家的外汇都被抽到美国去了,谁也别想好。等下半年或者明年美元加完息,外贸应该都可以喘口气。
此外最近突然领悟到一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搞福利,给底层发钱这操作,可能咱们也避免不了。
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可能大家到了一定时候都开始攒钱防老,你也不知道你会活多久,所以攒钱也没上限,那消费能好有了鬼了。内需不振,就得一直依赖欧美,欧美不买咱们的东西,咱们立刻出问题。
此外传统的“银行贷款给富人”刺激效果越来越差,钱都堆积在富人那里传导不到下边,下边没钱消费,经济转不起来。所以可能直接给基层老百姓发钱不是个坏主意,政府向银行贷款给老百姓发钱补充购买力,等经济好起来再用税收还,可以避免通胀。
此外还有大家一直在说的分配问题,上文说的给老百姓发钱,就可以通过向富裕阶层加税,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也认识到,对于克服未来的危机,关键是对富人征税。不过还是想说一句,二次三次分配一点问题都没,全世界都在搞,但是一定要在法制范畴内,不要学印度,不然容易出大乱子。
文末总结一句吧:
疫情放开后GDP反弹5%应该没啥问题,不过麻烦依旧很明显,国内国外的购买力依旧太差。短期最大的影响是美元加息,等它啥时候加完息,咱们的外贸应该能好起来。长期关键还是内需,内需的关键是老百姓心里的安全感,觉得未来不会有大风浪,觉得老有所养,才会放心花钱,有购买力才有一切,这可能是未来我们需要重点要做的事。
标签: 为啥印钱不好使了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
-
每日精选:为啥印钱不好使了
为啥印钱不好使了
2023-03-04 20:52:01
-
-
两会云论坛:个人养老金冲不冲?业界建议增加应急支取制度_环球关注
两会云论坛:个人养老金冲不冲?业界建议增加应急支取制度
2023-03-04 20:01:20
-
-
每年都赚10%,这样的基金有没有?_天天报道
每年都赚10%,这样的基金有没有?
2023-03-04 19:06:32
-
-
知名上市公司:已报案~
知名上市公司:已报案~
2023-03-04 17:10:22
-
-
他火了!年内“最大卖”来了
他火了!年内“最大卖”来了
2023-03-04 16:15:14
-
-
每日精选:为啥印钱不好使了
为啥印钱不好使了
2023-03-04 20:52:01
-
-
马斯克“投资者日”揭秘“宏图计划3” 特斯拉目标45秒生产一辆汽车
财经网汽车讯北京时间3月2日早间,特斯拉备受瞩目的首次 "投资者日(InvestorDay) "活动正式在美国得州奥斯汀工厂举行。活...
2023-03-04 20:48:23
-
-
两会云论坛:个人养老金冲不冲?业界建议增加应急支取制度_环球关注
两会云论坛:个人养老金冲不冲?业界建议增加应急支取制度
2023-03-04 20:01:20
-
-
每年都赚10%,这样的基金有没有?_天天报道
每年都赚10%,这样的基金有没有?
2023-03-04 19:06:32
-
-
全球信息: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推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提升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就拓展养老金融以应对...
2023-03-04 18:55:08
-
-
全球实时:理财观察丨银行理财净值持续修复,权益投资仍谨慎
理财观察丨银行理财净值持续修复,权益投资仍谨慎
2023-03-04 18:12:30
-
-
知名上市公司:已报案~
知名上市公司:已报案~
2023-03-04 17:10:22
-
-
Meta下调VR设备定价_全球球精选
财经网科技3月4日讯,据财联社消息,当地时间3月3日,元宇宙概念股Meta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调整旗下两款VR头戴式设备的售价。...
2023-03-04 16:50:06
-
-
他火了!年内“最大卖”来了
他火了!年内“最大卖”来了
2023-03-04 16:15:14
-
-
大麦“当然有戏”全新舞台剧《魔幻时刻》官宣,郑云龙主演并担纲联合出品人 焦点速看
3月2日,由大麦Mailive、仙童国际、保利剧院公司、郑云龙工作坊、豆豆希望文化共同出品,仙童戏剧、大麦 "当然有戏 "携手制...
2023-03-04 15:34:34
-
-
俩变量,脑洞,黑天鹅_环球快资讯
俩变量,脑洞,黑天鹅
2023-03-04 14:58:52
-
-
欧普照明助力华为方舟壹号实验室建设,共同开启全屋智能新篇章
2月24日,全国首个空间智能化大型开放实验室——方舟壹号实验室在深圳重磅揭幕。该实验室由深圳市住建局、龙岗区人民政府与华...
2023-03-04 15:05:16
-
-
当前速读:乘联会崔东树:今年1-2月国内共召回汽车19万台 同比下降69%
财经网汽车讯3月4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2023年1-2月实施召回有21批次事件,总共召回19万台;相对去年同期的数量下...
2023-03-04 14:44:09
-
-
虚惊一场!阿联酋否认考虑退出欧佩克,油价上演惊魂深V后收涨
虚惊一场!阿联酋否认考虑退出欧佩克,油价上演惊魂深V后收涨
2023-03-04 13:56:41
-
-
【速看料】雍正活了多少岁
1、雍正活了56岁。2、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
2023-03-04 13:30:24
-
-
科温顿为什么得不到泰伦卢的信任了 世界热资讯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湖人和快船这对出了名的洛杉矶宿敌,他们的球迷会在本赛季达成奇妙的相互理解,这一切都源于威少的换队。非常
2023-03-04 13:21:57
-
-
观天下!罕见!王国斌、邓晓峰、周应波同台发声!
罕见!王国斌、邓晓峰、周应波同台发声!
2023-03-04 13:07:44
-
-
苹果经典静音按钮或被按压式按钮取代
财经网科技3月4日讯,据凤凰网科技消息,多个爆料表明,苹果iPhone15Pro和iPhone15ProMax将进行一些设计更改,设备侧面的音量...
2023-03-04 12:40:31
-
-
Rivian上调今年目标产量至6.2万辆 此前预期为5万辆
财经网汽车讯3月4日,据财联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电动汽车生产商Rivian的高管在周五的全体员工会议上告诉员工,今年...
2023-03-04 12:41:26
-
-
币圈“千疮百孔”?主要银行濒临破产、最大稳定币又被爆欺诈融资 每日资讯
币圈“千疮百孔”?主要银行濒临破产、最大稳定币又被爆欺诈融资
2023-03-04 12:13:12
-
-
蔚来回应女员工遭男同事强奸未遂后被拒绝留用:正对相关流程开展调查
财经网汽车讯3月4日消息,近日,有蔚来前女员工发帖称,其在蔚来汽车入职一个月时,有男同事试图对其强奸。该网友称自己随后...
2023-03-04 11:35:53
-
-
东吴期货:螺纹钢保持上行趋势
需求持续好转春节后螺纹钢价格先抑后扬,2月初价格的回落主要是预期的下调,春节后总的复工复产速度略低于市场预期,市场从乐...
2023-03-04 11:39:54
-
-
天天微动态丨存钱小技巧·总有一款适合你哟★(一)
存钱小技巧·总有一款适合你哟★(一)
2023-03-04 10:55:01
-
-
每日视点!月涨133%!杭州楼市要“狂飙”?
从冰点到回温,杭州楼市只用了1个月。杭州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杭州二手房仅成交3179套,2月达到7396套,环比涨幅达...
2023-03-04 10:54:31
-
-
奥迪中国人事调整:曾慧芳出任中国市场营销及销售执行副总裁
财经网汽车讯3月4日消息,近日,奥迪中国官微更新消息,曾慧芳(KatyTsang)于2023年3月1日起出任奥迪中国市场营销及销售执行...
2023-03-04 10:31:48
-
-
大众汽车旗下Scout Motors将投资20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厂
财经网汽车讯3月4日,据财联社报道,大众汽车旗下公司ScoutMotors计划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20亿美元建造一座年产20万辆电动...
2023-03-04 10:37:20
-
-
谷歌高管回应员工的质疑:AI聊天机器人Bard不仅仅是搜索而已-当前关注
财经网科技3月4日讯,据财联社消息,在近日举行的全体会议上,谷歌公司的高管们回答了来自该公司员工在内部论坛Dory提出的问...
2023-03-04 10:38:51
-
-
蔚来HR拒绝留用“强奸未遂事件受害员工” 称其“影响公司形象”
财经网汽车讯3月4日消息,某社交平台蔚来女员工发文称,自己入职蔚来后曾遭男同事强奸未遂,如今公司却要以 "会影响公司形象...
2023-03-04 10:45:44
-
-
每日快讯!德勤2022全球零售250强名单:京东再次上榜全球零售十强
德勤最新发布《2023全球零售力量》研究报告显示,京东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已连续两年上榜全球零售十强,并以25 1%的零...
2023-03-04 10:50:17
-
-
京东小时购3.8大促全面开启:爆款鲜花9.9元、美妆3折起,万千好礼小时达
春意盎然,芬芳美好,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京东旗下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店、京东生活等同城业务将于3月3日晚8点正式开启...
2023-03-04 10:43:06
- 年内第二轮降准释放资金7500亿元左右 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
- 科创板落地步伐加快 龙头券商和创投将受益 或助推估值革新
- 提上日程!沪德通将接棒沪伦通 中国A股大力引进外资
- 春节前最后一波红包机会值得期待 北上资金连续三日加仓低估值权重股
- 131家券商去年净利降幅超四成 25家券商亏损 头部券商抗风险能力更强
- 据统计:19家银行变更注册资本 农商行占比近九成
- 京城银行春节前未现取现难 部分网点霸气回应“20万元之内随便取” 储户吐槽银行服务窗口少
- 2019年,国企改革如何走深走实?专家:加快从“管企业”走向“管资本” 试点升级再提速
- 自贸区升级扩容方案加速出台 自贸区向自贸港过渡进程加速
- 银保监会:鼓励保险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 依法合规加快有关备案、核准工作